我們的孩子最需要什么?良好的常識感是健壯精神的表征
常識從生活中來,只要誠實對待自己內心,就會逐漸積累起來。常識能幫助我們辨識某些飽讀詩書者所言確有道理還是在信口雌黃。健全的常識與良好的常識感,往往是一個人擁有正常人格的前提,是精神健壯的表征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由于以寫作為業,在很多朋友眼中我是個讀書人,所以紛紛詢問:推薦些書吧,讀啥好???有的拿著幾百元一本的大部頭問:值得買嗎?還有的說孩子7-8歲,打算培養他當藝術家,《西方美術史》《藝術哲學史》現在讀咋樣???
事實上,并非每個人都適合大量閱讀。很多人整套購買的鴻篇巨制純屬花冤枉錢。大家翻翻自家書柜,會發現很多書籍至多僅前20%頁面有翻閱過的痕跡,后面80%仍書香撲鼻、嶄新如初,根本沒被翻開過,就長眠于書架了。
大家會發現,很多巨著最大的功效是催眠,比助眠類藥物還好用。其原因是:人腦思維形成需要反饋與驗證機制,閱讀與灌輸的知識,在生活實踐中得到印證,以生物電信號反復刺激那片記憶腦區,最終那些閱讀信息才能成為自己大腦里生動、有機、長期的記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學以致用”。
如果僅僅死記硬背,在長期生活與生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