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紅院士:讓更多慢性腎臟病患者擁有高質量生活,共享多彩人生
今年的3月9日是第18個世界腎臟日,我國作為慢性腎臟病大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1,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當前,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已達1.2億2,嚴重危害我國國民健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志紅院士指出:“慢性腎臟病是一種頑固、隱匿的疾病,其致殘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之首3。但一直以來,公眾慢性腎臟病的重視度遠遠不夠,知曉率僅為12.5%2,同時廣大基層醫務工作者對慢性腎臟病的認知也有待提升,雙重因素使得不少患者過早地進入終末期腎病的階段。盡早識別和干預、以及科學地診治和管理慢性腎臟病是助力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的核心,也是提升患者長期生活質量和品質,擁有多彩人生的關鍵所在?!?/p>
“多彩人生”既是眾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內心的強烈訴求,也是臨床醫生竭力改善和突破慢性腎臟病診療現狀的一個長期目標,更是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藍圖之一。如何助力“多彩人生”的實現,劉志紅院士表示可從早期篩查、長期規范管理慢性腎臟病及其并發癥、改善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著手。
早篩為先: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人群尤要重視早篩早診
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不少慢性腎臟病患者可長期處于無癥狀階段,而當疾病發展到3期時,患者發生并發癥風險和進展至終末期腎病的風險顯著增高1,如能實現早發現、早治療,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所以早期篩查的意義重大。
劉志紅院士表示:“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都是因為其它疾病前去就醫檢查時才發現了腎臟的問題,甚至有些患者一經發現,就已是終末期腎病,只能依靠透析、藥物治療來維持生命,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給患者個人及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通過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不僅能夠延緩疾病進展、保護腎功能、減少并發癥,還能夠減少醫療成本。建議成人每年體檢時檢測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清肌酐,同時建議學生每年的入學體檢也應納入尿常規檢查?!?nbsp;
特別對于慢性腎臟病的高風險人群而言,早期的篩查顯得更為重要,如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家族史、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癥、高齡(>65 歲)、肥胖,及罹患可能繼發慢性腎臟病、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腎損害的藥物、有急性腎損傷病史等人群。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發病率的逐年升高,也使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其中,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就已出現腎損傷1,這也給慢性腎臟病的長期規范化診療帶來了更大挑戰。
長期管理:延緩慢性腎臟病疾病進展,規范管理并發癥
當前,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原則是延緩腎功能損害進展,減少心腎事件。盡早識別并對其進行早期干預,對幫助延緩疾病進展、保護腎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至關重要。
劉志紅院士表示:“慢性腎臟病1-2期是最佳治療時機,對于我們醫生來說,我們最期待看到的是患者能夠及早得到規范的治療后回歸正常生活。這就要求患者一定要謹遵醫囑,堅持長期規范用藥,并且不要濫用藥物。隨著慢性腎臟病創新治療手段的面世和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患者擁有了更多治療選擇,也降低了長期治療的負擔?!?/p>
同時,由于慢性腎臟病的病因復雜,患者常合并有腎性貧血、高鉀血癥、鈣磷代謝紊亂、糖尿病、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等多種疾病。其中,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的最常見并發癥之一,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疾病進展,也可導致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引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糾正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劉志紅院士指出:“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除了尿常規檢查外,還應該重視血常規的檢查。目前腎性貧血仍存在起始治療偏晚、達標率低的問題。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一旦發現腎性貧血,需盡早治療并將血紅蛋白(Hb)控制在11 g/dL至13g/dL之間4。臨床上常規糾正貧血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如紅細胞生成刺激劑、鐵劑,以及近年逐漸成為臨床治療腎性貧血新一線用藥的低氧誘導因子脯氨酰羥化酶抑制劑等5。此外,高鉀血癥也是慢性腎臟病另一大常見的安全隱患,血清鉀濃度超過5.0 mmol/L即為高鉀血癥,可能導致心臟電傳導改變、心律失常和猝死6。且高鉀血癥容易反復發作,患者需要將它作為慢性病,長期管理血鉀水平?!?/p>
改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除早期發現、治療長期達標外,對于慢性腎臟病及其并發癥患者而言,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善同樣十分重要。應規律作息,避免疲勞,避免情緒緊張等;在營養攝入方面,對于慢性腎臟病1-4期患者而言,總體上應控制蛋白攝入,以低鈉、低鉀、低磷、低鹽飲食為主,對于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而言,由于此時大多數患者開始透析治療,除低鈉、低鉀、低磷、低鹽飲食外,還要尤其重視液體量的攝入,不喝濃茶和咖啡等。7
劉志紅院士呼吁:“慢性腎病的防治,我們應強調預防為主,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到健康為中心,政府、社會、家庭、個人都要擔負起健康的責任。而對于已身患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而言,我們要有和疾病斗爭的信心,很多患者得到長期的規范治療后,同樣能獲得高質量的生活,擁抱多彩人生?!?/p>
參考文獻:
- 上海市腎內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 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J].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22, 38(5):12.
- 張路霞,王芳,王莉等,中國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的橫斷面調查,中華內科雜志,2012,51:570
- 本刊編輯部.遠離腎臟疾病 早防早治是關鍵[J].健康向導,2022,28(02):15.
- 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腎性貧血指南工作組. 中國腎性貧血診治臨床實踐指南[J]. 中華醫學雜志, 2021, 101(20):40.
- 段雪婷,李葉,張思等.慢性腎臟病腎性貧血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與教育,2022,39(06):15-23.
- 任春霞,吳婷婷,朱李飛等.慢性腎臟病的并發癥及其安全用藥的基本原則[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22,31(05):397-400.DOI:10.19577/j.1007-4406.2022.05.015.
- 劉宇.慢性腎臟病科學飲食[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22,No.394(09):35-36.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