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七旬老人3元理發堅持20年不漲價”,不能僅限于感動
我們可以為老奶奶個人點贊,但這事本身并不宜過度拔高,這會讓其他人比較難“做人”。過度宣揚會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一種隱形的“道德綁架”,當事人后面如果想漲價,恐怕都會有所顧忌。原本可以正大光明地公開漲價,結果搞得好像漲價就是有點不地道、不實在,對不住別人的感覺
責任編輯:陳斌
前幾天一則“一毛錢”奶奶的視頻又在網上流傳,其實這是一則六七年前的舊聞翻新:一位88歲老人賣餛飩十多年沒漲價,十幾年前是1元10個,現在還是這個價,賣100個餛飩才能賺2元錢。這位奶奶告訴記者,她自己從沒想過漲價,也不愿去計較利潤,而且生活也沒有困難,賣餛飩純粹就是因為高興。
從老奶奶自身角度看,漲不漲價都是她自己的事,高興就好。然而從新聞報道角度看,類似的新聞多了,難免會讓人有所誤解。比如西安七旬老人3元理發堅持20年不漲價,再比如河南老人擺攤賣飯7元管飽多年不漲價。類似的新聞時不時會有報道,會讓大家覺得這是一種導向,甚至會得出另外一個結論,利潤高就是錯的。
比如二十年前就有報紙報道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房地產、高速公路、駕校、有線電視、醫療等都在其中,后來又對眼鏡、牙科等行業進行了曝光。國內媒體也曾報道過蘋果iPhone6手機的“暴利”,當時售價6000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