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銀行“光速”倒閉,“雷曼時刻”再現?
更令人驚愕的是,硅谷銀行首席執行官格雷格·貝克爾在此前(Greg Becker)出售了價值360萬美元的SVB的股票。而硅谷銀行CAO Joseph Gentile職業生涯始于安然事件肇事者安達信,上一份工作則是雷曼CFO。
SVB的存款在過去一段時間甚至翻了兩番,但定期存款比例僅為4%;SVB的存款規模遠遠大于貸款,且以較高價格投資了主要包括久期較長的抵押貸款債券(MBS)和國債。
硅谷銀行倒閉危機,首當其沖的便是美國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
責任編輯:謝艷霞
這是3月10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拍攝的一家硅谷銀行。
一直因獨特的“投貸聯動”模式而被銀行界仿效的明星銀行——美國第16大貸款機構美國硅谷銀行(下稱“SVB”)“光速”倒閉。
2023年3月8日,硅谷銀行的股價露出端倪。時隔僅僅兩天,擠兌風暴引發股價垮塌。3月10日,硅谷銀行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宣布接管。這在事實層面宣告了硅谷銀行的倒閉。這是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最大的銀行破產案,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倒閉的銀行,僅次于2008年倒閉的華盛頓互惠銀行。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硅谷銀行在3月7日官方宣布“很榮幸連續五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國最佳銀行榜單”。在這份榜單中,硅谷銀行排名第20位。
更令人驚愕的是,硅谷銀行首席執行官格雷格·貝克爾(Greg Becker)在破產十天前出售了價值360萬美元的SVB的股票。而硅谷銀行CAO Joseph Gentile職業生涯始于安然事件肇事者安達信,上一份工作則是雷曼的CFO。
擁有約2000億美元資產的“SVB”倒閉事件,迅速成為全球關注焦點。這不僅僅將使數千家科創企業和PE/VC基金無法及時發放工資或支付供應商賬單,更令市場疑慮它是否將引發又一次“雷曼時刻”?市場更關注,一直被銀行界追捧的SVB為何轟然倒塌?它的模式失效了嗎?
SVB負債端客源單一
40年前,SVB最初只是加州當地一家小銀行,在科技企業繁榮時期迅速成長為一家有著獨特模式的特色銀行。SVB為初創企業和PE(私募股權公司)/VC(風險資本)開立賬戶,辦理存貸業務。大型銀行不愿意做初創公司的業務,因為它們很少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品。
SVB為科技公司日益增長的債務需求提供資金,因為科技公司試圖保持私有化,避免稀釋股權。SVB同時也是VC和PE的重要貸款人,這些基金越來越多地利用杠桿以提升IRR(內部收益率)。
伴隨著美聯儲量化寬松,科技公司在過去五年中的市值迅速膨脹,SVB也隨之快速成長。其間,初創企業現金充裕,存錢需求大于貸款需求。尤其在2020年疫情暴發,美國開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量化寬松,SVB的客戶現金充裕,存款隨之膨脹。
SVB的存款在過去一段時間甚至翻了兩番:從2017年底440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底的1890億美元,其中定期存款比例僅為4%;而其貸款僅從230億美元增長到660億美元。
存多貸少,存短投長
傳統銀行通過存貸款利率之間的利差賺錢,而SVB的存款規模遠遠大于貸款,因此,SVB需要購買其他計息資產。截至2021年底,該銀行已投資了1,280億美元,主要包括久期較長的抵押貸款債券(MBS)和國債。當時,SVB以較高價格購買了債券。
2022年,市場風云突變。隨著通貨膨脹不斷加劇,美聯儲持續暴力加息,美元利率飆升。風險資本逐漸萎縮,轉而追求無風險回報,債券價格進而暴跌。
隨著風險資本枯竭,SVB的科創企業客戶存款規模急劇降低:從2021年底的1890億美元下降至2022年底的1730億美元。SVB被迫折價拋售其債券投資組合,交易損失約為18億美元。目前,SVB的現金余額約為負9.58億美元。
SVB為應對危機曾推出改革方案:低價拋售債券,并擬進行股權融資。沒想到,一個虧損細節引發市場恐慌??蛻粼谝惶靸葦D兌近420億美元。擠兌和股價暴跌先后降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下稱“FDIC”)宣布關閉SVB,并為儲戶提供25萬美元的存款保險,儲戶將在3月13日獲得擔保范圍內的資金。據估計,截至2022年底,硅谷銀行1,730億美元存款中近96%不在FDIC保險范圍內。
反觀大型銀行,摩根大通最為謹慎。其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此前表示,“很難證明美國債券的價格是合理的”。雖然摩根大通在疫情后新增存款超過7000億美元,但其債券持有量僅增加了2000億美元。
英國養老金風波猶在眼前
SVB的英國分支申請了18億英鎊的流動性。隨后,英格蘭銀行也已采取行動,將其列入破產清算程序。SVB的案例不禁令人想起2022年9月的英國養老金風波。其負債驅動型投資策略導致了短暫的流動性危機。
在過去十年里,英國養老基金采用負債驅動投資(LDI)策略,通常使用衍生品以將其負債與資產相匹配。據投資協會(The Investment Association)稱,10年間采用LDI策略對沖的英國養老基金的規模增長了兩倍。
2022年9月,英國央行快速加息和“迷你債”議案公布,英國金邊債券(Gilt)收益率迅速飆升。這迫使英國養老金蜂擁出售金邊債券,從而使債券價格不斷下跌,進一步推高收益率,英國養老金不得不拋售更多金邊債券和其他流動資產。幸而英格蘭銀行及時進行了干預,成功阻止了“死亡螺旋”式拋售。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衍生品交易本身不是問題,快速加息的環境和相應的交易策略才是問題。硅谷銀行的破產凸顯了許多美國銀行在低利率環境時采用的交易策略存在風險隱患。在一段時間內,這些資產確實提高了銀行利潤,但SVB等銀行買在了市場高點。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波動。不能因此而否認硅谷銀行在服務科創企業與科創資本時發揮的巨大作用,但是要尊重和敬畏金融規律。
美聯儲加息是導火索
“對美聯儲持續加息造成的種種影響,我們內部一直高度關注。但第一個倒下的是硅谷銀行,確實沒想到?!?nbsp;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美聯儲連續大幅加息,金融機構出現風險是必然的。其根源在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進入長達10年的低利率低通脹時代?!?/p>
他解釋,回溯2008-2018年,低利率是全球金融市場的普遍預期。對金融機構而言,理性的策略就是購買資產,而且買得越早,資產期限越長,其收益就越穩定。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包括硅谷銀行在內的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將涌入的大量低息甚至無息存款用來購買十年期美國國債,以確保能夠獲得雖然較低但非常穩定的回報。
但自2022年以來,美聯儲貨幣政策發生重大轉向,疊加俄烏沖突等影響,美國存貸款利率雙雙快速上行,對包括硅谷銀行在內的美國商業銀行投資收益產生了普遍的影響。從目前已披露的公開信息看,硅谷銀行流動性出現問題,與其存貸款兩端的客戶集中度過高有直接關系。
國信證券研究所銀行團隊的研究報告也認為,此次硅谷銀行的問題在于其在流動性寬松時期大量吸收存款并配置長期限的債券資產,導致潛在的利率風險大幅增加,美聯儲加息使得問題暴露。
科創業或遭重創
硅谷銀行倒閉危機仍在發酵中。它會引發又一個“雷曼時刻”嗎?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梳理統計此次危機發生以來各金融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發現,基于已經披露的公開信息,多數機構對此次危機的影響程度持謹慎樂觀預判。如國信證券研究所銀行團隊在其最新研報中判斷,硅谷銀行問題大概率不會演變成更加廣泛的危機事件,對我國銀行業而言,更是沒有什么直接影響。
魯政委則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硅谷銀行危機主要影響集中在美國的科創領域,疊加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體系安全得到大大加強,此次危機不會重蹈“雷曼時刻”覆轍,但對美國科創領域的影響巨大,其影響可能相當于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破滅。
硅谷銀行倒閉危機,首當其沖的便是美國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
首先,硅谷銀行是為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服務的主要金融機構,其存款和貸款的絕大部分來自或投向了美國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特別是貸款業務在細分市場的市占率接近5成,是眾多PE/VC機構、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及其高管存貸款業務的主要銀行。硅谷銀行的倒閉將令這些機構的正常商業活動受到重大影響,企業得不到及時融資,員工拿不到工資,高管的財富也可能面臨嚴重縮水。
其次,硅谷銀行深度介入“風投—科創”的生態圈,其倒閉將對整個生態圈構成深遠影響。硅谷銀行長期深耕PE/VC企業以及高科技企業領域,建立了穩固的優勢。其資金以貸款形式投放給PE/VC機構、高科技企業和這些企業的員工,同時也從這些企業和員工處獲得存款,因此它看起來像一家虛擬的“創投圈集團”的財務公司。
國信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硅谷銀行對PE/VC機構的信貸投放約占其貸款總額的一半。由于投資者通常不是一次性全額付款,這些PE/VC機構成立的基金一般會拿投資者做出的認投承諾為擔保向銀行申請授信。在硅谷銀行倒閉停業的情況下,PE/VC機構的基金運作也將面臨不確定性。
此外,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的投資風險高,傳統商業銀行的風控體系無法滿足此類企業的融資需求。而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將面臨更大的融資壓力和經營壓力,失去硅谷銀行的資金支持,大量此類企業或將被迫裁員甚至破產。經過二十多年的互聯網科技革命,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改變了世界。但與此同時,互聯網行業也早已存在泡沫化現象,此次硅谷銀行倒閉事件,相當于出現了第一個破裂的泡沫,勢必對整個互聯網行業今后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美聯儲加息步伐或受阻
美聯儲的加息步伐會因此而停歇嗎?
興業銀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在金融投資方面出現的巨額浮虧遠不止硅谷銀行一家。美國總資產500億-7000億美元的23家上市中小型銀行中,資產端在持有至到期項目和可供出售項目擁有的債券占總資產的比例達到或超過20%的有13家,其中硅谷銀行占比最高超過了50%,另有2家銀行的占比接近40%。這些銀行的債權投資目前也出現了一定的浮虧,但根據現行監管規則尚未體現在資本凈額等核心指標上。
如果美聯儲繼續加息,這些債權投資占比較大的銀行也可能出現因存款大幅下降而不得不拋售債券的困境,進而導致投資浮虧轉化成對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的侵蝕。以硅谷銀行為例,如其將持有至到期項目全部在二級市場拋售,將產生超過150億美元的損失且全部計入核心一級資本,將令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至-2.94%,大幅低于美聯儲要求的4.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底線。
自2021年以來,美聯儲以近40年來最激進的加息行動遏制通脹,而金融機構對此準備顯然不足。短期看,硅谷銀行的倒閉有其自身的原因,還不足以對美聯儲加息路徑構成明顯影響,但如果未來有更多中小銀行出現風險事件,甚至演化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美聯儲的激進加息策略可能會被迫放緩。
對中國銀行業暫無直接影響
硅谷銀行有約3成業務遍布全球,在加拿大、丹麥、德國、印度、以色列和瑞典等國家都有分支機構。硅谷銀行倒閉危機會影響其所在國家金融系統嗎?
硅谷銀行危機的影響范圍目前仍集中在美國國內,但已波及多家企業。英國央行發布公告稱,將會把硅谷銀行金融集團英國附屬公司(SVB UK)列入銀行破產程序。約180家科技企業負責人致函英國財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請求政府出手干預。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目前也在審時度勢,并持續跟進監管。在新加坡舉辦的沃頓商學院校友聚會上,有與會企業家稱:“硅谷銀行爆雷事件對科技行業的影響不容小覷,因為存款對科技初創企業至關重要,
多國科技企業創始人們都開始警告稱,如果政府不干預,硅谷銀行的倒閉可能會在全球各地剿滅初創企業?!?/p>
部分PE/VC圈人士3月11日也在社交媒體上透露,國內部分美元基金在硅谷銀行開設有存款賬戶,部分中概股上市公司也與該行有業務往來。
國信證券銀行研究團隊報告認為,硅谷銀行出現的問題比較獨立,幾乎不存在與其他金融機構的交叉風險,因此大概率不會演變成更加廣泛的危機事件,對我國銀行業沒有什么直接影響。
對于部分中資PE/VC機構在該行的美元存款無法取出使用,影響投資項目的問題,魯政委認為,資金規模不大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在國內找到接盤機構。
壓力測試尤為重要
由于周末假期因素,硅谷銀行危機的相關影響尚未全部顯現。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建議,盡管此次危機事件對中國金融業暫無直接影響,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跟蹤事件進展,及時摸清危機的傳導路徑,并適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一、高度重視危機進展,保持關注和研究。風起于青萍之末?;厮輾v史上任何一次大危機的發生原因,都能在危機發生前某個時點找到一根“導火索”。如果能及時發現危機的苗頭,洞悉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巨大危害,在其尚未顯著構成危害時通過恰當的方式進行干預和化解,防患于未然,對于經濟穩定運行都是最優方案。
二、做好壓力測試,貨幣政策調整不宜操之過急。金融危機后,美國于2010年通過了《多德-弗蘭克法案》強化金融監管。資產規模超過500億美元的銀行將觸發更嚴格的審慎監管標準,其中就包括美聯儲主導的壓力測試。但硅谷銀行成功游說了國會。2018年,審慎監管門檻由此前500億美元的門檻提升至2500億美元。硅谷銀行等逃避了前四類銀行不同頻次的各類壓力測試,并實現了規模擴張。
硅谷銀行倒閉事件表面上是一只“黑天鵝”,但其風險傳導機制、危害程度等目前仍不明朗,如美聯儲未來繼續保持激進的加息策略,是否會演變成“灰犀?!?,目前尚難定論。對中國而言,應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風險壓力測試,了解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在貨幣政策方面宜繼續保持積極穩健策略,冷靜觀察,從容應對。
三、堅持市場化手段化解外溢影響
在處置危機方面,政府的決策和行動對于市場有重大影響。針對當前因硅谷銀行倒閉可能對部分中資機構、上市公司帶來的外溢影響,應積極為相關企業提供咨詢建議,排憂解難,幫助企業度過風險期。同時,對今后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挑戰,也需要明確市場化原則,謹防道德風險。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