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加速智能化,車險為何還千人一面?

智能化成為新能源車企下半場拼盡全力競爭的焦點。然而,目前沒有一款為新能源車定制的車險?!皩贄l款”越發有“湊合”之嫌?;诖髷祿闹悄芑?,新能源車險理應千人千面定價與和服務。

新能源車險貴的更深層次原因在于財險公司獲取與積累的行車數據不足,難以充分計算并根據實際駕駛狀況與風險水平進行千人千面的定價。目前的定價邏輯仍在一定程度上沿用傳統車險的模式。

UBI車險分為PAYD(按里程付費型)、PHYD(按駕駛行為付費型)和MHYD(管理駕駛習慣型)等類型。其與中國內地新能源車險2.0最大的不同在于,UBI車險基于駕駛習慣定價,而傳統車險則基于大數法則定價。

UBI通過采集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行駛環境等信息,根據人、車和路等多維度進行精準定價,提供更多元服務和精準定價的保險產品。

責任編輯:謝艷霞

2023年開年僅兩個月余,新能源車價格戰烈火很快蔓延到燃油車市場:特斯拉今年以來連續五次的降價猛藥有效刺激了銷售終端,國內新能源車紛紛跟進。更令市場側目的是,東風汽車“自殺式”全系大降價,寶馬和奧迪等傳統燃油車迅即跟風以去庫存,以輕裝加速轉型新能源車賽道。

價格戰的背后是新能源車正加速成為主賽道。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2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30.6%,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在賽道愈加擁擠之時,智能化成為新能源車企下半場拼盡全力競爭的焦點。

然而,目前沒有一款為新能源車定制的車險。價高而“湊合”的車險甚至成為正在召開的兩會人大代表關注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提出建立自動駕駛技術和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產品體系。

國內的新能源車險為何價高而“湊合”?國外有量身定制的新能源車險嗎?它有何特別之處?

新能源車險成為新勢力

車險占財產險大半壁江山,是絕對的支柱。對于新能源車險,財產險公司當然不會忽視。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費規模達350億元,同比增長56%。新能源車險成為增長新勢力。

國內新能源車險隨市場需求而生,并受益于政策扶持。2021年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下稱“專屬條款”),這是國內第一個新能源車專屬條款。與此同時,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并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不僅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提供補貼,也為保險公司提供了一定的補貼,以降低新能源汽車保險的成本。

《專屬條款》落地已一年余,各財險公司紛紛推出各種類型的新能源汽車保險產品,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附加險較為豐富,包括外部電網故障損失險、自用充電樁損失保險、自用充電樁責任保險、智能輔助駕駛軟件損失補償險和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等。

但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用相對較高,一直是車主們熱議的話題。保險理賠流程也較為復雜,理賠時間較長。保險對此現狀的普遍說法是:由于新能源汽車新技術特點,維修和保養成本較高,險企理賠流程較為嚴格、理賠時間更長、賠付更多。

財產險公司所言問題無法改進?

與此同時,隨著新能源車聚焦競爭智能化,“專屬條款”難以滿足現實需求,越發有“湊合”之嫌?;诖髷祿闹悄芑?,新能源車險理應千人千面定價與服務。

“專屬條款”是否可以升級為“專屬保險”進而演進為定制車險?

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即按需付費型保險)車險為新能源車險指明了方向。但擁有龐大的數據是新能源車險定價和服務的核心,財產險公司顯然不具優勢。主機廠則對于行車數據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兩者如何競合?

我們從國內外新能源車險的緣起和設計進行對比分析,為國內新能源車險的進化尋求較佳路徑。

新能源車險1.0:照搬燃油車險

2021年以前,國內沒有針對新能源車制定專屬保險條款。新能源車在投保時采用的是與燃油車相同的條款。但投保更貴和理賠更難為新能源車主詬病。

占整車成本50%左右的三電系統,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均不在傳統車險理賠范圍之內。例如,投保后,燃油車若遇到發動機進水等情況時,可以獲賠;新能源車的電機則不在傳統車險的理賠范圍內,不少糾紛由此引發。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部件和技術相較傳統燃油汽車更為復雜,因此其維修和保險費用更高。這主要有四個因素:新能源車險價高與電池相關的風險有關。新能源汽車的高壓鋰離子電池在損壞或故障時,維修或更換鋰離子電池的費用昂貴。財產險公司在確定電動汽車保單的保費時,需要考慮更換電池的潛在成本;新能源汽車的設計比傳統汽車更復雜,有更多的電子組件和專門部件,這會使維修更加昂貴和耗時,從而增加保險成本;三是用戶的里程焦慮。新能源汽車車主可能會經歷里程焦慮,保險公司需要考慮司機由于擔心在到達目的地之前電量耗盡所造成的事故風險。 四是充電設施因素。新能源汽車車主需要特定的充電設施,并承擔設施受到損壞或盜竊的風險,保險公司在風險定價時還需要考慮維修或更換充電設備的成本。

更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目前保有量相對較低,財產險公司在風險評估和制定保險方案時的數據基礎相對薄弱,定價并不精準。

新能源車險2.0:“專屬條款”

為應對上述挑戰,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于2021年12月14日發布《專屬條款》。新能源車保險將動力電池、電動機和電控系統等部件損失納入保障范圍,從根本上解決了之前車險條款中不?!叭姟钡膯栴}。

財險公司紛紛推出針對新能源車的保險產品,提供針對性更強的保險方案。例如,一些公司的新能源車險不僅包括車輛本身的保險,還包括充電樁和電池等部件的保險,為車主提供更全面的保障。還有一些公司在新能源車險產品中引入了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風險評估和理賠效率。

具體而言,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和大地財險等主要財險公司推出創新的新能源汽車保險產品,例如,"充電樁設施損失險"可保障充電樁因天災、人為等原因損壞或者被盜的損失;"電池損失險"則可理賠因電池損壞或損失導致的車輛價值損失或修理費用。

然而,保險更貴了。2021年12月27 日,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后,有車主發現自己的新能源車險保費暴漲,比如特斯拉Model Y竟然漲了 80%。還有車主調侃:“開新能源車省下的油錢,全省給保險公司了?!?/p>

隨著各大保險公司新能源保險產品不斷調整,特斯拉等銷量較高的新能源車型的保險價格日趨降低;小眾車型的維修成本居高不下,面臨保費保持高位的局面。

具體來看,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家用車主全類型各車價單均保費,購置價在10萬~2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和非新能源汽車保費分別為5429元、4881元;購置價在20萬元~3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和非新能源汽車保費分別為6821元、6493元。新能源汽車較燃油車出險率高11.7個百分點,賠付率高5.4個百分點,新能源車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21%。

影響車險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出險率和零整比。新能源汽車因加速快而電機損耗快、車自燃或涉水,都會造成電池和電機等核心部件受損,維修價格不菲、出現較大故障時基本要直接拆舊換新,新能源汽車車載設備電子化集成度高,單次事故零配件和工時費價格一般比傳統燃油汽車高。

新能源車險貴的更深層次原因在于財產險公司對行車數據獲取與積累不足,財險公司難以充分計算并根據實際駕駛狀況與風險水平進行千人千面的定價。目前的定價邏輯仍在一定程度上沿用傳統車險的模式。

新能源車險3.0:按需定價的UBI車險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汽車保險行業出現變革。人們居家隔離和出行減少降低了駕駛汽車需求。車險需求隨之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車險業的產品創新和渠道變革。

其中,UBI車險獲得財險公司和投保人較高關注。它可分為PAYD(按里程付費型)、PHYD(按駕駛行為付費型)和MHYD(管理駕駛習慣型)等類型。其與中國內地新能源車險2.0最大的不同在于,UBI車險基于駕駛習慣定價,而傳統車險則基于大數法則定價。

UBI通過車聯網、OBD(On Board Diagnostics, 即一種為汽車故障診斷而延伸出來的檢測系統)和智能手機等移動互聯設備采集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行駛環境等信息,根據人、車和路等多維度進行精準定價,提供更多元服務和精準定價的保險產品。

隨著車聯網基礎設施的普及和智能手機在車聯網中的融合應用,UBI車險在數據采集層面的障礙已逐漸被克服。此外,在技術層面上,高新技術如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應用賦予了險企分析海量用戶數據,并據此進行差異化風險定價的更精細和完善的能力。UBI車險可以與自動駕駛技術更好地融合,進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更高維度發展。

目前,UBI車險已在歐美國家推廣,并有一定成熟度,其中在意大利的滲透率最高,已經超過15%,歐洲各國整體滲透率達到了5%。雖然美國的UBI滲透率不及意大利,但其UBI保費規模位列全球第一,超過半數的保險公司提供UBI產品和服務。除歐美國家外,UBI車險在英國和日本等國家也得到了較為全面的發展。全球范圍內,UBI保單數量迅速增長,增速達到26%。然而,我國的UBI車險市場尚未發展,急需填補這一空白。1

美國主流保險公司,比如GEICO、State Farm、Traveler、Progressive、Allstate等,均提供專門為新能源汽車定制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通常會在客戶的車輛上安裝一個OBD盒子并綁定客戶手機上的相關App以收集駕駛數據,并通過App將駕駛數據傳送回保險公司以便進行數據分析。

OBD盒子應用實例。 

特斯拉則可以依賴自身閉環生態,通過整車來收集數據。特斯拉車內的傳感器可全面收集車主實時駕駛行為,包括碰撞、緊急制動、急轉彎、不安全跟車、強制自動駕駛儀脫離等數據。

目前,特斯拉在加州提供本品牌保險,價格具有較強競爭力,可為特斯拉車主提供低于同行業價格20%的保險費率,并逐漸擴展至美國其他州。

特斯拉保險界面展示。

新進入者車企在入局

在財險公司努力適應市場之際,快速起步的新能源車險剛需市場也吸引了車企紛紛躬身入局。

自2020年9月車險綜合改革以來,險企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不斷擴大。同時,《專屬條款》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專用保險條款和責任。在這個背景下,新能源車企入局保險業,掌握第一手信息和數據,可以在車險定價和產品服務等方面提供更為精準和具體的方案。

與財險公司合作成為車企進入車險市場的現實選擇。獲取保險中介牌照,并代理財險公司的產品,幾乎成為主流新能源車企的必選動作。

2022年8月6日,特斯拉在中國內地注冊成立“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該公司落地上海,注冊資金5000萬。

特斯拉此前關注保險業務許久,在全球范圍內與多家保險公司合作啟動Insure My Tesla計劃,早在2016年特斯拉已與Liberty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imited合作在香港啟動Insure My Tesla計劃。在中國內地成立保險經紀公司意味著特斯拉將在國內開展車險服務。

特斯拉海報截圖。(特斯拉官微/圖)

2018年,小鵬汽車成立了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蔚來和比亞迪也先后成立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理想汽車則收購了銀建保險經紀公司。

傳統汽車廠商也紛紛成立或收購保險中介公司,以期實現車險與汽車服務生態的對接和融合。2022年10月,“寶馬(中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已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核準,并等待銀保監會核準批復。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吉利控股、梅賽德斯-奔馳也已設立或收購了保險中介牌照。唯有廣汽集團此前發起設立了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主機廠入局車險最大的優勢在于掌握第一手風險信息、車主信息和車輛駕駛信息,并據此進行更為精準的定價。汽車廠商也希望通過保險業務形成消費閉環,增強用戶黏性。這不僅可以為車主提供更好的服務,打通新能源汽車上路的“最后一公里”,還可以拓展利潤來源。

但財險公司對于車企入局很有戒心。相比于財險公司,主機廠擁有更多的內部數據,更了解客戶和汽車的風險狀況,可反向定制專屬于本品牌汽車的車險及服務,其在保險費率和理賠服務上將有更大改進空間與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財險公司形成較大壓力。中小財險公司競爭優勢難存,4S店等兼業代理的利潤也將受到較大沖擊。

我們認為,財險公司應在差異化服務上多下功夫,線下救援、查勘、定損、理賠、風控等服務能力都是車企在短時間內無法替代的。加之財險公司多年在三四線城市及縣域等下沉市場客戶、網點與維修等方面的積淀,更是造車新勢力一時難以追趕的。

如何開啟千人千面的中國新能源車險3.0時代?

智能化的新能源車市場已在現實中倒逼車險改革提速。我們如何應對這種創新式需求?

2020年車險綜合改革實施以來成效明顯,基本實現了“降價、增保、提質”的改革目標,消費者獲得感明顯提升,但也存在產品創新不足等問題。應繼續秉承“放開前端,管住后端”的原則,盡快落實中國銀保監會《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的“探索在新能源汽車和具備條件的傳統汽車中開發機動車里程保險(UBI)等創新產品”的相關要求。

中國新能源汽車保險發展仍面臨以下幾個客觀條件上的阻礙:

一是目前保費基準由銀保監會制定,車險公司的保費定價權仍受到一定限制。2023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擴大保險公司車險定價自主權,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由《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確定的 [0.65,1.35] 擴大到 [0.5,1.5] 。雖然監管部門逐漸將定價權交到保險公司手中,但車險公司之間的保費水平仍比較接近,有待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車險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二是財險公司在新能源汽車保險方面的經驗相對較少。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具有較高的保險風險和損失賠付成本,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發展時間較短,保險公司在新能源汽車保險方面的數據積累相對較少,難以進行精準風控與定價。

三是自動駕駛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但自動駕駛立法以及基礎設施等體系化保障尚未配套。由此導致責任主體難以界定,事故賠償規則缺失,核保核賠難度較大,國內尚無成熟的自動駕駛保險產品。保險法等現存法律法規并沒有針對自動駕駛的保險問題做詳細闡述和規范。盡管有部分企業嘗試推出自動駕駛汽車保險,但并未落地。

相較而言,美英日等國家在自動駕駛相關法案方面更為完善,明確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責任和保險覆蓋。例如日本早有保險公司在2015年就推出了自動駕駛測試專用保險,目的就是用來覆蓋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展出中可能發生的風險,鼓勵企業研發和推廣自動駕駛技術。

針對現狀及未來發展,何小鵬也提出建立自動駕駛技術及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產品體系。他建議,一是有關部門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綱領性規劃;二是鼓勵部分地區開展自動駕駛保險創新先行先試;三是鼓勵自動駕駛汽車企業參與保險產品創新。

何小鵬還呼吁補充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交通事故的責任規則,明確自動駕駛汽車事故責任主體認定標準;制定和應用自動駕駛汽車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及標準、完善無人駕駛技術等級體系;配套完善合規使用數據的政策指引,合理降低市場主體獲取數據的門檻,鼓勵在自動駕駛汽車保險領域探索數據授權使用創新模式。

我們認為,何小鵬的建議應得到有關部門重視。針對新能源車險發展政策上的阻礙,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改善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優化保險監管政策、完善自動駕駛立法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等方式來促進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保險機構也需要加強對新能源汽車保險方面的研究和經驗積累,在與車企的合作與競爭中謀求差異化發展,提供更加適合車主需求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完善提升新能源車險,既是商業上的客觀需求,也是提振消費、服務實體經濟的社會責任,更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偠灾?,只有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保險機構和車企等多方合作,加快探索完善保險保障機制,才能更好支持新能源車的推廣應用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1]姬小童,2021:《UBI在中國車險市場的應用》,載《中國保險》第3期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