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家賬本”,收支政策排首位的擴大內需是什么?

4月12日,2023年中國消費發展論壇將于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期間舉辦。

3月5日國務院委托財政部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2023預算草案報告”)。

這份被稱為“國家賬本”的報告,先總結歸納了去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執行情況,后提出今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草案。

3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對該報告的審查結果顯示,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總體可行。

財政經濟委員會針對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提出了多項建議,其中“不斷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部分指出,要加強對擴大內需、科教興國、鄉村振興等的財力保障。

擴大內需是市場經濟國家歷久彌新的經濟學命題,內需的持續擴大也被視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與重要動力。既然“擴內需”與“穩增長”息息相關,它究竟有什么含義,對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實際上,國內外關于內外需的界定眾說紛紜,有一種比較符合國內國情的說法是把消費、國內投資定義為內需,把出口、外商在華直接投資視為外需(王健,《內需強國:擴內需穩增長的重點·路徑·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2023預算草案報告”摘要,2023年的第一個主要收支政策便是“發揮財政穩投資促消費作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具體分為三大實施方向:

(一)促進恢復和擴大消費;

(二)加強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引導帶動;

(三)支持加力穩定外貿。

第三條穩定外貿偏向“外需”,即進出口。

頭兩條偏向“內需”。由此可見,從國家財政的角度考慮擴大內需,需要同時提高國內居民消費與政府投資,而擴大消費更是重中之重。

“穩投資促消費”意味著要讓人民群眾有錢花、敢花錢、有地方花,但絕不是鼓勵居民超前消費,也不表示透支市場的消費能力,而是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推動消費結構的升級。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擴大內需戰略是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

這份綱要還指出全面促進消費的同時應加快消費的提質升級,包括以下四個層面:

(一)持續提升傳統消費

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費品質。釋放出行消費潛力。促進居住消費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中高端消費品消費需求。

(二)積極發展服務消費

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增加養老育幼服務消費。提供多層次醫療健康服務。提升教育服務質量。促進群眾體育消費。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三)加快培育新型消費

支持線上線下商品消費融合發展。培育“互聯網+社會服務”新模式。促進共享經濟等消費新業態發展。發展新個體經濟。

(四)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

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倡導節約集約的綠色生活方式。

從中可以清晰、簡明地看到順應擴大內需戰略的消費升級,傳統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與綠色消費是關鍵。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快速恢復,大力提振消費被各地政府提上日程,人們對于推動擴大消費與消費結構轉型的認識也越發迫切。

作為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聞平臺,南方周末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變遷,對消費領域的關注也由來已久。近年來,南方周末先后通過研究報告、權威訪談、深度報道等多種形式,從宏觀形勢、新消費業態、消費城市等多個維度切入,探析中國消費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4月12日,南方周末計劃在海南省??谑信e辦2023年中國消費發展論壇,旨在鏈接政府、學界、企業等多方力量,搭建開放、公共、高規格的對話和傳播平臺,探尋新格局下中國消費的創新發展路徑。

2023年中國消費發展論壇將于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期間舉辦,以“擴大消費與消費結構轉型”為主題,關注高質量發展、雙循環、擴大內需戰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新消費等熱點議題。

此外,本屆論壇設有“年度消費影響力評選”(參評范圍為2022年1月-2023年1月),希望通過關注中國消費市場的前沿趨勢,挖掘具有創新意義與長遠價值導向的品牌實踐模式/成果。獎項評選由南方周末研究院發起,設有企業類、產品/案例類評選。

咨詢電話:020-87374330

咨詢郵箱:nfzmbrand@infzm.com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