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逝世:作為一個日本人意味著什么?

兩位作家用他們死亡的方式給出了答案:三島死于45歲的盛年,暴烈地切腹;大江死于88歲的晚年。前者用自殺消解了二律背反,后者的存在主義,始于存在的焦灼,終于存在的勇氣。

“大江健三郎最深沉的部分是世界主義的,這使他可能缺乏今天的人們所注重的激進思想家色彩,但他是攸關人類生存的政治與精神問題的重要參與者?!?/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慕琰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935年—2023年),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視覺中國圖)

安靜離世十天后,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死訊,被出版方講談社證實。2023年3月13日的一份聲明中,講談社表示,大江先生于3月3日凌晨死于衰老,享年88歲,已舉辦家庭葬禮。

大江健三郎被中國讀者熟知,始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的授獎詞寫道:“他用詩意的力量創造了一個想象世界,生活與神話凝聚為一幅當今人類困境的不安畫卷?!?/p>

大江對中國的關切,要比中國讀者對他的興趣早得多。1960年,25歲的大江健三郎隨日本文學家代表團訪問中國,留下了與毛澤東、周恩來的合影。此時,中日兩國尚未實現邦交正?;?,年輕的大江參加以作家野間宏為團長的訪華團,是為了表明反對《新日美安保條約》的立場。

從1958年開始,日美兩國就修訂安保條約進行談判,新條約強化了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的冷戰橋頭堡的定位,使日本有卷入美國軍事行動的危險。1959到1960年間,日本青年學生和進步知識分子反對《新日美安保條約》的運動風起云涌,其意義堪比1968年的巴黎五月風暴之于一代法國青年。

作家薩特、波伏娃,導演克里斯·馬克、阿涅斯·瓦爾達都曾在20世紀50年代訪問中國。大半個世紀以前,對于年輕的大江健三郎和瓦爾達而言,中國意味著“破次元”的另一種可能,散發著第三世界的嶄新光暈。他們矚目中國,是為了借力觀照、批判日本與法國。在時代的巨變中,這一語境被不斷改寫。就像對日本的進步知識分子來說,魯迅成為一個動力裝置,一種被中斷卻散發著永恒光芒的可能性。

1994年12月7日,大江健三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領獎,發表的演講題為《曖昧的日本的我》,與1968年川端康成的演講《美麗的日本的我》形成呼應,后者是第一位獲得諾獎的日本作家。

在大江看來,川端表現出了獨特的神秘主義。而對于出生在1935年的大江來說,日本一百多年來的現代化進程,正從根本上被置于曖昧的兩極之間,“而我,身為被刻上了傷口般深深印痕的小說家,就生活在這種曖昧之中”?!鞍褔遗c國人撕裂開來的這種強大而又尖銳的曖昧,正在日本和日本人之間以多種形式表面化……曖昧的進程,使得日本在亞洲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而面向西歐全方位開放的日本文化,卻并沒有因此得到西歐的理解……”

在戰爭與核爆的陰影中度過童年,筆耕一生的大江健三郎,始終在面對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日本人意味著什么?當然,他也引用了奧登的詩給小說家下定義:“在正直的人群中正直/在污濁中污濁/如果可能/須以羸弱之身/在鈍痛中承受/人類所有的苦難”。

1

1954年,大江健三郎考入東京大學,一年后進入法國文學專業,在渡邊一夫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