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敬澤:我們需要一個豐富和多維的文學現場

正如媒體有行業交流一樣,文學也是如此,從古至今,文學家之間的交流和交往也是文學機制的一部分。同行之間也需要互相競爭和互相學習。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劉悠翔

學者李蔚超、作家李敬澤、導演賈樟柯、作家雙雪濤在節目《文學館之夜》中。 (受訪者供圖/圖)

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院子里,常能看見一只虎斑小貓大搖大擺的身影。它是文學館的館貓?!斑@些年,館里的貓來來去去,這只小貓卻一直都在?!别^里的工作人員說,或許是知道冰心老人生前喜歡貓,它特別喜歡趴在館內冰心的雕塑旁邊。

2023年2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館貓正式出鏡,作為談話類節目《文學館之夜》的“常駐嘉賓”。主創還特別設計了一期節目,談論現代人和貓咪的關系。與館貓“同臺”的不僅有作家梁曉聲、劉震云、李洱、韓松,還有學者戴錦華、導演賈樟柯、科學家劉穎、律師董的……他們談論的除了諸如文學中的父子關系這樣傳統的文學題材,還包括“為什么寧愿養寵物也不愿意談戀愛”“孩子不必對父母感恩”“幽默是沒有權力的人的權力”。

節目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錄制,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學博物館,收藏了與中國現當代作家有關的手稿、書籍及器物。每期節目都會結合文學館的館藏,比如第一期節目探討家鄉,就與館藏的魯迅《吶喊》初版中的《故鄉》一文有關。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跨界擔任了該節目的策劃和主持,他回憶,這個節目是在摸索中成型的,定這些討論議題的初衷“就是希望以文學的視野來切入,但是如何才能行之有效,我也沒把握,我也是第一次做”。

2023年2月,南方周末記者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專訪了李敬澤。

文學絕不僅僅是專業人士的事情

南方周末:《文學館之夜》一共設置了七個主題,其中既有像文學與故鄉這種比較傳統的文學議題,也談論養貓、腦機接口、跑步文化。你在主題的設置上是怎么考慮的?

李敬澤:其實每一期我們的選題團隊都會想出好幾個話題備選,我們會坐在一起進行很深入的討論,有時候說著說著還可能會爭論起來。說實話,在我們做這個節目的時候并沒有一開始就明確這個節目的性格是什么樣的,都需要在做的過程中去摸索。

這些話題設置的原則主要是要和文學發生關系,以文學的視野來切入,但是如何才能行之有效,我也沒把握,我也是第一次做。

南方周末:《文學館之夜》的嘉賓,除了作家和學者,還有導演和脫口秀演員?

李敬澤:還有科學家、醫學家甚至律師等等。這是我在“文學館之夜”一開始就強調的地方,我們一定不能是一群作家在這里聊文學,這樣對話就會變得很窄。我特別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對話空間,既有作家、搞文學研究的,也有其他各行各業的人。

正是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讓這個節目的話題空間變得豐富了。你會發現,即使不是專門搞文學的人,談起問題來也都有深厚的文學底子,文學對他們內在的塑造清晰可辨。我覺得文學絕不僅僅是專業人士的事情,也是大家的事情。

南方周末: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講,我們對文學邊界的理解也應該發生一些變化?

李敬澤:文學和所有的事情一樣,肯定有自身的規律性,不是絕對沒有邊界的,不論是小說還是詩歌,肯定有自身的藝術規律,在這個意義上文學還是有邊界的。但是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