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故事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附錄
從浪峰到谷底快得不需要時間。2007年離現在才多久?2007年,飛躍的邱繼寶以25億身家在胡潤財富榜上排328位,被前任總理稱為“國寶”。2008年5月,在各類財經刊物上,我們都知道飛躍陷入困局,負債累累。
毫無他意,只有嘆惜。飛躍在臺州。一年前我曾造訪。在明星市鎮薈萃的浙江,臺州并不起眼。在海邊,可是猶如盆地,去其他地方的陸路都不算方便。最讓人熟悉的歷史是名將戚繼光曾長期鎮守臺州,可見這個避風港一樣的地理環境是海盜的安樂窩。翻看資料,可知臺州縫紉設備產業集群競爭力強大,無論在生產規模、技術結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集群內部的協作效應、集群的學習和創造效應等方面都表現了高速成長的特性。
在機場接我的司機說,這里十億八億的廠子,遍地都是。
確實如此。我去了椒江區、路橋區和玉環縣。飛躍、寶石、杰克等名字,是每個人席間桌上的話題。
那么多的故事,其實并不復雜。每一個廠其實都是熟悉的面孔神態。門口掛滿了政治榮譽。廠區齊整大氣,工人安靜有禮。每個廠進去辦公區域首先都有一個展示廳,無一例外的都是以世界地圖為經緯,陳列展示著各類自豪驕傲的產品。有燈光有音樂,有背景解說,展示廳的地毯,也被賓客留連的腳步踩出了隱約的界線。
這些腳印,這些軌跡很熟悉。每個發展起來的機縫廠,故事都一樣。出身窮苦,勤懇為本。把最粗陋的樣機拿到廣交會的門口,憑勇氣和誠意找到客戶。從那么一點點上天的眷顧出發,開始了內地制造的出口生意。開篇一樣,發展也一樣。中國制造的設備在世界每個角落賣出,企業積累財富集聚榮耀。這些,寫在每個廠的廠志上。
連硬傷和困局也一樣。集中在“微笑曲線”的最低位,在貿、工、技的邏輯里徘徊。沒有建立起品牌價值,也沒有突破性的技術專利。
都在尋求著一樣的出路,向地產或第二制造業轉型,可是都還沒有跨出更成功的步伐。
如果把《財經》雜志的企業專題集中了一起看,那真是一個壞消息集散地。究竟是在寫企業主還是寫苦行僧?邱繼寶的大氣為行業尊重,而且始終自律簡樸勤奮。飛躍的資金鏈斷裂像雪崩坍塌一樣自救無力。為什么會發展成這樣呢?在一年前的觥籌交錯里,我們仍然樂觀,用輕描淡寫的語氣來談到出口生意的難題: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每月出口訂單的減少;利潤的滑坡;勞動合同法可能帶來的挑戰;歐盟和美國的法律限制;出口轉內銷要面對的品牌建設與渠道成本。
記憶中,我們還談到了經濟發展周期的曲線到達了峰頂后總會向下。
其實這些最危險的經濟征象,大的小的,早已經明顯。依據最簡單的推測就可以知道該如何應對??墒瞧覀儾粔蚓?,對數據不敏感,憑感覺與經驗應對,措施如此緩慢。難道這真的是中國企業習慣了長期的水漲船高,對危機與蕭條都心理預備不足?春節后大家電話里的語氣明顯不一樣,可修修補補已經無濟于事。
當然,中國市場仍將長期是個歡快的洗牌機,臺州的故事也在東莞演繹著。企業的分分合合、重組再造不必看得太沉重。競爭力不濟,本來就應該被超越。
潮起潮落,誰來總結規律?雖說這個世界潮起潮落的幅度更大了,可是企業品牌的運行規律,想來還是幾個簡單原則可以說明白的吧?
(作者為品牌管理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