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父親也能繁衍后代
日本科學家采用全新的技術路線,在世界上首次獲得健康成活的孤雄生殖小鼠。與孤雌生殖相比,這一成果進一步突破了哺乳動物生殖的性別限制,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和染色體復制技術相結合,成功將雄性干細胞轉變成雌性干細胞,并分化形成卵細胞,是孤雄生殖的關鍵(圖中小鼠非實驗所用)。
2023年3月8日,日本九州大學的林克彥(Katsuhiko Hayashi)教授在第三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宣布,該團隊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和染色體復制技術相結合,成功將雄性干細胞轉變成雌性干細胞,并分化形成卵細胞,經與另一只雄性小鼠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在代孕母鼠的協助下,最終孕育出健康的小鼠,進一步突破了哺乳動物生殖的性別限制,引起《自然》等媒體的廣泛關注。
在自然條件下,哺乳動物屬于有性生殖,其孕育后代需要雌性動物和雄性動物的共同參與,即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像《西游記》女兒國里只需要單個女性即可孕育后代的故事,一般只存在于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但是,有些科學家喜歡挑戰這種生殖的性別限制,要么讓雌性動物與雌性動物“結合”,要么讓雄性動物和雄性動物“結合”,看看這種非自然繁殖能否產生后代。前者被稱為“孤雌生殖”,后者則被稱為“孤雄生殖”。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前沿研究當然并非博人眼球,而是主要為人類不孕不育癥等生殖難題探索解決之道,同時也是為了研究與性別形成等相關的基礎科學問題。
孤雌生殖
孤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