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老師不同怎么辦?當以平等討論來解決或厘清分歧

于老師而言,須放下“知識權威”“標準答案持有者”“真理掌控人”等自我認同,其角色定位應從單純的傳授知識轉向分享知識、探討知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即在“傳道授業解惑”過程中,存在知識生產與再生產的過程,且由師生合力完成。在這個意義上,師生關系更多是互動的,互促的,平等的,兄長或朋友式的,而非單方灌輸或強行植入的。

責任編輯:陳斌

大學課堂上,老師上課,學生聽課,有學生對老師講授的某種觀點或看法持不同意見時,應該怎么辦?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探討。

首先,得承認師生的權力關系及不對等關系可能引致矛盾與糾葛。

關于師生間的權力關系,傳統文化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說的是老師高高在上,地位堪比親生父親,老師當對學生嚴厲有加,不論是言語批評,還是罰站、抄書、用戒尺打手心等懲罰,都被普遍接受,甚至被鼓勵,對學生嚴加管教的老師也通常被認為是良師的范疇。

當下大學里的師生關系,已鮮見老師用戒尺或訴諸其他肢體侵害的方式解決師生間存在的分歧或矛盾,甚至過激的言語批評都很少了,但由于老師掌握課程學分授予、請假準予、畢業論文指導、論文答辯評分、推優推先等權力與職責,權力較大的一方還是老師,權力羸弱的一方是學生。

上述師生間不對等的權力關系近些年發生了一些變化,變得相對公平了,得益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明非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