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益丨微笑明天吳偉:互聯網公益對推動全民公益發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近十年來,互聯網公益讓中國的慈善事業從“少數企業、團體或者個人參與的慈善活動變成了人人參與的社會公益全民運動”,在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發起人、理事長,杭州市基金會發展促進會會長吳偉看來,數字技術驅動和科技向善的引導,讓我國互聯網慈善事業朝著更加成熟、更高效透明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趙明鑫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吳偉回憶,汶川救災期間各大門戶網站論壇、微博,包括QQ群等互聯網渠道,在賑災捐款、網絡尋人、哀悼祈福等活動中凝聚社會力量產生社會合力。而中國各大基金會也通過相應的互聯網公益平臺開通募捐通道,為全國人民奉獻愛心提供全新的平臺。

據民政部資料顯示,地震后半年內全國為汶川地震災區募捐款物762.14億元,其中捐款652億元,打破了當時中國捐贈史上的記錄。

“汶川地震的慈善捐贈是中國公益史的里程碑事件”,吳偉表示,中國的互聯網公益就此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和國際相比,中國的互聯網公益起步較晚,但吳偉從這十多年的發展觀察,認為中國運用互聯網工具或平臺去做公益項目,在運用層面更為廣泛。吳偉表示,互聯網公益打通了社會各種群體的圈層隔閡,讓優秀的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借助網絡平臺直接訴諸于社會大眾。

互聯網如何賦能公益慈善?

2015年的夏天,一則上海男嬰因兔唇被爺爺毒殺的社會新聞引發強烈輿情。

“上海兔唇男嬰事件”發生后,騰訊公益聯系到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微笑明天”),通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一次為唇腭裂兒童救助的線上籌款,短短兩天籌到100多萬元。

“以往籌款幾百萬需要籌備三個月到半年時間”,吳偉沒有想到這樣的線上捐贈項目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吳偉意識到社會大眾和互聯網的推動作用。

“互聯網公益的發展有效提升了公益信息的流轉速度,縮短了相應的信息鏈條,讓網絡支付深入到捐贈的領域”,更重要的是,“它把原來少數企業、團體或者個人參與的慈善活動變成了人人方便參與的社會公益全民運動”,吳偉認為互聯網對團結和凝聚個體參與公益活動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2015年起,微笑明天通過互聯網籌款,助力了更多唇腭裂兒童完成手術治療,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宣傳機制對項目進行大范圍的募捐和公示,向公眾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通過互聯網可以讓更多家庭獲得慈善組織實質性的幫助。

針對個人參與公益慈善的需求,互聯網平臺成為公眾和慈善基金會之間的一座橋梁,讓供需信息“雙向奔赴”,籌款捐贈流向“公開透明”,向社會呈現值得信任的新面貌。據吳偉介紹,部分互聯網平臺上線了區塊鏈功能,個人在平臺上的捐贈記錄都會被記錄并同步上傳至區塊鏈,無法篡改。

科技賦能讓以微笑明天為代表的基金會獲得品牌公信力的提升,也收獲更多的籌款資金體量。截至目前,微笑明天互聯網的籌款量從早期占比不到10%到現在超過60%。

此外,互聯網的科技賦能為公益慈善機構提供“聲量放大器”。吳偉介紹,微笑明天與騰訊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寶公益、字節跳動公益、中銀公益等各大平臺共創優質項目進行運營,打通更多渠道傳播公益理念,帶動公眾參與公益活動。利用網絡技術打通全媒體傳播渠道,在“99公益日”“世界微笑日”等關鍵時間節點,聯合明星與公眾愛心人物,讓更多人了解公益項目,獲取救助信息。

另一方面,互聯網也給予了眾多基金會一個管理新窗口?!盎ヂ摼W帶動公益組織的發展進步是全方位的,對整個基金會的建設、發展和管理運維上帶來新升級?!眳莻ケ硎?,慈善基金會的行政管理和財務管理系統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加持得以達到精細化、精準化、透明化的效果,讓全國幾百家公益組織和大量公益項目同時推進,極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在吳偉看來,互聯網的雙重賦能對中國公益發展產生了重大意義?!肮妳⑴c范圍迅速拓展,近年來全國每年都有超過100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互聯網公益慈善?!贝送鈪莻ミ€表示,對互聯網的擁抱和探索也讓各大互聯網平臺、基金會等各方組織發掘多元化的公益參與方式。

創新探索激發互聯網公益更大效能

2014年新浪微博發起中國“冰桶挑戰”,旨在讓大眾了解ALS(“漸凍癥”)并為其募捐。這次“冰桶挑戰”為互聯網公益參與提供新玩法,不僅讓明星大咖都參與挑戰,更成為一次激發全民慈善意識、慈善行為的有效傳播。

此后,以騰訊“99公益”為代表的平臺賦能更多公益組織和公益活動,為社會大眾公益的可參與性做了大量創新和思考,讓公益理念的影響力一年比一年擴散?!斑\動捐步數”“公益答題愛心接龍”,參與形式的多變讓公益慈善不再單調乏味。

“互聯網公益的多元化不僅僅是跳出頁面進行捐贈,它作為一個公益的載體,讓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能跟公益相連接,跳出單一款物捐贈形式,朝著創意化、多元化、場景化目標發展?!眳莻フJ為敢于創新和探索,是互聯網公益發展的保持生命力的內驅力。

平臺的交流與溝通,公益項目的創新融合,平臺與基金會的互聯攜手,都在為公益多元創新發展提供“造血器”。在吳偉看來,微笑明天正是基于技術的融合發展,拓展業務范圍,才能在互聯網中“迎風而上”。

以公益項目為依托,通過互聯網的力量,吳偉正在帶領微笑明天打造一個“政府+企業+醫院+高校+金融機構”各方合力支持的互聯網資源庫,幫助公益伙伴獲得持續性的支持?!拔覀円步柚ヂ摼W力量,形成聯合勸募的項目矩陣,進行協同救助”,吳偉表示,“和國際組織、國際高校也開展了一些交流與合作”。據調研,微笑明天目前服務全國300多個社會組織,累計開展公益項目超過400個,聯合勸募總額超過兩億人民幣。

“從整個互聯網公益發展歷程來看,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亮點在于助力社會治理”,吳偉認為想要使互聯網公益發展模式更加成熟,除了手段的多元化和方式的創新,還要讓幾大互聯網平臺帶頭“縱深化拓展”,聚焦于鄉村振興、應急救災、生態保護這些重大議題,把項目不斷深入賦能到社會組織和基層社區,助推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規范與治理,互聯網公益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2019年民政部提出“互聯網公益中國樣本”的概念。

在吳偉看來這個概念對互聯網公益具有一定的示范效益?!跋耱v訊、阿里巴巴等這些互聯網平臺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公益團隊在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而是依托企業的新技術和創新成功應用在公益事業當中?!眳莻ケ硎?,中國的公益創新樣本是在規范的基礎上進行探索,要想不斷拓寬優化中國慈善樣本,首先要凝聚各方力量,其次要重視規范化發展。

“良好的宏觀環境和好的法律體系是必要的條件?!眳莻ケ硎?。

如何創造良好的互聯網生態環境?

吳偉認為,從宏觀角度來看,首先需要平臺和公募機構一起履行監管的責任,從公益機構資質審核、信息公開、合作規范項目的健康測量等多種維度展開監管,保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從微觀角度來看,互聯網平臺和基金會應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選擇一批優質的項目進行長期孵化,結合時代要求給予支持。吳偉補充道,“從公眾的角度來講,通過互聯網的各個平臺推薦各種優質公益項目呈現到大眾面前,也不辜負公眾對互聯網公益珍貴的信任?!?/p>

良好的生態環境需要平臺的思想站位更高。吳偉希望互聯網平臺能轉變公益觀念,樹立打造長期公益品牌的理念,把公益事業與其他商業內容相區分,“要從國家的站位和高度去理解社會組織和優質公益項目的宣傳目的,給予更多低成本的流量資源并提供更多便利?!?/p>

“慈善法的修訂能夠在規范的基礎上提供一個更加寬松,有助于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法律環境和土壤?!痹趨莻タ磥?,法律的更新能夠對慈善事業有一個科學的規范和監管,同時又能夠讓公益慈善保持相對寬松的生長環境,助推社會組織、科技企業迸發出更多創造力和創新力。

隨著慈善法的修訂更新,互聯網公益慈善相關規制將逐漸完善,并區分不同平臺的功能和責任。吳偉表示,這不僅回應了互聯網時代對慈善的新要求,還填補空白,“為推動公益生態進一步健康的發展不斷賦能?!?/p>

“互聯網公益在推動全民公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公益事業發展是從慈善到公益最終到共益,互聯網公益是推動我們社會文明進步的長期無形資產”,吳偉相信,中國互聯網公益能夠不斷催生出新業態,拓展公益新邊界?!盎ヂ摼W對公益的核心價值已經不僅僅是融入到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更是一種包容的心態和激發創新的現實存在?!?/p>

“在整體數字技術的驅動下,我國慈善事業是朝著更加成熟高效、公開透明的階段去發展”,吳偉堅信未來互聯網公益還有巨大潛力值得發掘,“更多的公眾通過互聯網平臺對慈善組織、公益項目或可以幫助自己獲取更多信息和實質性的反饋,這對公益事業是一個新的賦能?!?/p>

網絡編輯:鳴星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