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中國銀行助推制造業跑出“加速度”
全國兩會期間,如何推動制造業由“大”到“強”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話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作為國內持續經營時間最長的商業銀行,中國銀行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踐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圍繞“制造強國”戰略,通過加大考核力度、優化工作機制、加強政策和資源配置等,持續加大制造業信貸投放,用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助力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添動能 為專精特新量身定制方案
制造業的由“大”到“強”,離不開一家家企業的成長。從小微企業到專精特新“小巨人”,從“小巨人”再成長為“巨無霸”,離不開金融活水的及時澆灌。
江蘇南京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屬于通訊系統設備制造行業。伴隨著中國銀行長期的授信支持,這家企業逐漸從小微企業成長為“小巨人”企業。今年初,在了解到公司在創業板提交IPO申報,中國銀行第一時間為公司量身定制專項募集資金管理服務方案,并為企業提供人民幣8000萬元信用總量,有效解決了公司成長期的融資問題。
截至今年1月末,中國銀行共為超1.8萬家各級“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授信,余額約3500億元,其中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授信客戶1.06萬戶,授信余額近1900億元。
促升級 助力“制造”變“智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支持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是助力“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關鍵。長期以來,中國銀行著力向擁有專利技術知識產權的制造業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解決技術攻關時面臨的資金難題。
西安某鈦業有限公司擁有全流程鈦、鈦合金棒絲材及加工材生產線,其生產的生物醫用小規格鈦合金棒絲材市場占有率超過35%,鈦鎳基醫用形成記憶合金功能材料產量居全國第一,研究的航空航天相關鈦合金絲材工藝技術成功解決了專業技術“卡脖子”難題。今年年初,企業由于技術攻關等需要,繼續尋求融資支持。陜西中行快速響應,靠前服務,于1月中旬成功發放8380萬元固定資產貸款,化解燃眉之急。
截至2022年末,陜西中行制造業貸款余額近440億元,增速超20%。其中,中長期制造業貸款比重逐步提升,新發生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比超50%;制造業貸款融資成本持續降低,同比下降0.33個百分點。
強鏈條 推動制造業產業鏈“共發展”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是分工合作、協同發展的共生關系。上游阻隔,下游就會“斷糧”;下游延宕,上游就會“積食”。供應鏈金融,成為中國銀行以金融力量促進制造業產業鏈環環相扣的發力點,通過持續優化“中銀智鏈”供應鏈金融行業服務方案,暢通產業鏈循環發展。
如今,“中銀智鏈”結合不同行業鏈條企業的金融需求,綜合運用各類供應鏈金融產品,深耕重點產業,全面提升金融服務供給,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已陸續發布了“中銀智鏈·建筑鏈、裝備鏈、航空鏈、汽車鏈、醫藥鏈、家電鏈、綠色鏈、冷鏈物流鏈”等八大行業服務方案。同時,中國銀行還因地制宜,結合區域經濟特點,發布特色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
在山東,中國銀行發布了首條“中銀智鏈”區域子鏈“齊魯鏈”?!爸秀y智鏈?齊魯鏈”以支持傳統動能改造提升、新動能培育壯大為中心任務,以形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調整方向,“一業一策”,支持山東省化工、建筑、鋼鐵等傳統優勢產業做精做強。
未來,中國銀行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聚焦制造業發展痛點、難點,精準匹配,全面服務,為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重點企業及上下游客戶協同發展“輸血補氣”,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