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昂印象丨飛鳥與繁星
我對魯昂的最早認識,來自三個出眾的人:貞德、莫奈、福樓拜。事實上,只要進入魯昂,這三個人的蹤跡、印痕,即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
責任編輯:邢人儼
日落時分的魯昂全景
初到魯昂,感覺是個陰郁的城市。許是我們在圣誕節前一周到。天氣嚴寒,陰沉蒼穹低低覆壓著,鉛灰云朵似要觸到教堂尖頂;觸目可見煙灰斑駁的中世紀教堂,灰石子路,裹著灰黑外套的人匆匆走著;所有房頂都是黑的,像似戴黑高帽的士兵遮住了眉眼;樹木大多落光了葉,枯黑枝杈堅硬地伸長著……我的陰郁印象,又或許是一想到這座古老城市,就泛起太多沉重“記憶”——中世紀黑死病肆虐、英法百年戰爭、法國大革命、普法戰爭,以及“一戰”“二戰”對這個歐洲戰略要沖、諾曼底大區首府的摧殘與蹂躪。
但我對魯昂的最早認識,來自三個出眾的人:貞德、莫奈、福樓拜。事實上,只要進入魯昂,這三個人的蹤跡、印痕,即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
圣女貞德的“記憶”在魯昂到處可見。這個“奧爾良少女”的英雄傳奇、神異故事,各方政治勢力對她的出賣、逮捕、囚禁、審訊、火刑,形成我對魯昂既陰暗沉重,又慘烈激情的印象。我們從巴黎出發,抵達魯昂右岸站,這個火車站位于魯昂城北部,因在塞納河右岸命名,主樓為哥特建筑,建于1928年,從出站口筆直向南一條大街,就是貞德路(Ruejeanne-std’Arc),順路走幾十米,左側可見一個圓柱狀塔樓:塔身是灰白磚石壘砌,多處毀損,頂上是黑色圓形屋頂,好似我國清朝官帽,“帽纓”卻是黑的,頂端伸出一條細鐵線,掛著一面小旗;塔樓底部被鐵欄桿圍住,有個門洞,木門緊閉。這就是“貞德塔”(Tourjeanne-std’Arc),1430年,貞德在一次戰役中被捕,之后即在此關押、受審,——難以想象,那個19歲少女在這個圓柱狀牢獄中遭受怎樣的酷刑,甚或被強奸,但她從未改變心志,也不怪罪她所支持的法王查理七世沒有施以營救。
從火車站沿貞德路步行十幾分鐘,離魯昂圣母大教堂不遠,就是魯昂舊市集廣場。周圍挨挨擠擠著彩色木條紋房屋,有不少以貞德命名的商店、咖啡館,小孩子在奔跑玩耍,行人拎著過節采購的袋子,或排排坐著喝咖啡閑聊,一派節日前的寧靜祥和。1431年5月30日,貞德被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女巫罪”之名判以火刑,證據是她在為法國沖鋒陷陣時留短發、著男人裝——火刑柱高高豎立在魯昂舊市集上,酷刑總要選擇熱鬧場所,以充分達到羞辱、懲戒、示眾之效果——在貞德高舉旗幟將英國人驅逐出境時,那些為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明非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