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我是很生猛的
后來誰都可以說了,誰都可以罵了,誰都可以上網了,還要你小說家代言什么?這年頭,現實比小說精彩離奇得多,現在最好看的不是小說,是新聞
后來誰都可以說了,誰都可以罵了,誰都可以上網了,還要你小說家代言什么?這年頭,現實比小說精彩離奇得多,現在最好看的不是小說,是新聞
73歲的張賢亮仰倒在酒店咖啡廳的沙發上,哈哈大笑,他在講述自己的新作,得意非凡。
近10年來,他幾乎沒有發表小說,更多精力放在寧夏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的經營打理上,素有“中國作家首富”之稱的他,總資產已經超過兩億。
新作名為《壹億陸》,刊發在《收獲》雜志2009年第1期上。撿破爛的王草根、站街女“二百五”、沒有性別意識的優異人種“一億六”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張賢亮以四川方言寫就這個故事,“暢快淋漓,充分體會到創作的快感,人物自己跳出來說話了”。
“還是在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的時候有過這樣的感受,多少年沒這樣了。”
在《收獲》發表時,幾處關于男性生殖器的鄉野稱呼被編輯用“身子”替換了,他正為此有些小郁悶,沒料到,甫一發表又有記者打電話給他,稱讀者反映小說情節荒誕、文字低俗。
“哪里低俗了?我一個性描寫都沒有!”他很是氣憤,認為記者假扮了讀者和文學評論家,設置議題,左右民意,“出版社現在連書都不敢出了。”
他堅定地擁護自己的作品,毫不留情地夸贊自己的才華,來北京參加會議,老朋友安慰他,“賢亮,小說還是挺生動的,一部分人在罵而已。”他一擺手,“我才不在乎呢,所有人都罵才好呢!”
我一貫無厘頭
人物周刊:這部小說看來你是非常自得、非常喜歡的。
張賢亮:我很自得。第一,我從去年9月14號開始寫,11月14號寫完,兩個月寫出了別人三四個月甚至半年、一年才能寫出的東西來,充分證明我有旺盛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第二,酣暢淋漓。所有的人物都沒有原型,都是自己蹦出來的。
那時我好像得了癔癥,后來編輯說你不能再寫了,超過20萬字雜志沒法登了。我還是收著寫的。真放開了,四五十萬字打不住,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我面前展開了,人物自己要跳出來說話。
人物周刊:你對寫作環境有要求嗎?
張賢亮:就在書房,周圍的環境都無所謂,我還要管理我的影城呢,玩著就寫了。抽絲剝繭,一氣呵成。
人物周刊:想到發表后會引發爭議嗎?
張賢亮:沒有紛爭,就是媒體在那兒炒,記者代替了讀者和文學評論家。第一篇采訪,那個記者就定了調子,說很好看,直面現實,但寫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