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賣員,十五萬公里,四千多首詩

王計兵觀察生活、一絲不茍,每個人都能成為詩人,他在路途中發現自己的韻律。多年來,他想使用一種零散的、深沉的能夠記錄感受的載體,最終詩歌找到了他。

“我已經寫了那么長時間了……沒有這個時刻的到來,我還是在寫,甚至包括長達二十多年不留底稿、寫完就扔的狀態,我就是喜歡了。外界愛怎么樣怎么樣,不管我是超市老板還是外賣小哥,我還是我自己?!?br />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發自:江蘇昆山

責任編輯:李慕琰

55歲的外賣員王計兵,在煙盒、廢報紙上寫下幾千首詩,并在2023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趕時間的人》。(受訪者供圖/圖)

5:30-10:30

從空氣里趕出風

從風里趕出刀子

從骨頭里趕出火

從火里趕出水

王計兵睡眼朦朧地打開了金雁商店的大門,前一晚他還住在百貨店里看店。這條街之前遭遇盜竊,有小偷撬門進來,不知店里有人,警察把盜竊者堵在店內,小偷只能翻窗而逃。過程中,正在看店的王計兵的妹妹,用刀背砸了小偷的手背,十分驚險。

王計兵55歲,來昆山二十年。最初踩著五十塊的二手三輪車撿廢品、擺地攤,攢錢開了家租書店,一年多就因為無證經營關門。一直到2005年,他和妻子開了一家百貨店,之后十年,他們買房落腳、開了如今更大的商店,但很快又遇到疫情。

前幾年,他的右手小指在拆鐵皮的時候被割斷了肌腱,因為小診所治療不專業,如今僵硬彎曲,無法再伸直。他苦中取樂,身體就像從此多了一個鉤子,用來懸掛小物件:“那些滾燙或冰涼的外賣/時常掛在鉤子上/讓我看上去更像是一面行走的墻”。

這段時間,來訪的客人們多了些媒體記者。為了改善家庭收入,王計兵在2018年成為了外賣員。送外賣期間,他寫下了幾千首詩,并在2023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趕時間的人》,這令大眾好奇他的日常生活。

王計兵的步履匆匆,十九歲時,輟學后三年,從江蘇農村出來,跟著二哥去了沈陽,在當地的建筑工地做木工。年輕的工人沉默寡言,參與不到中年工友們的女人、孩子的話題里。在工友經常散步的公園附近,他蹲在舊書攤,隨機翻起一本本書,讀不完的明天繼續。

后來,王計兵回到家鄉附近的沂河撈沙。這是一個異常艱苦的工作,挖沙的人半身沉沒在水中,夏天短褲,冬天皮褲,拿著鐵制工具將流水中的沙子撈到船上,然后賣給河旁等待拉沙的貨車。

王計兵說,這是自己前半生做過最苦的工作。他的皮膚長時間泡在水中,開始發軟,沙子粗糲,在流水中不斷劃過皮膚,像砂紙一樣打磨身體。一車沙2.5元,王計兵一天拉三次。讀書和寫作是挖沙生活中唯一體會自己存在的東西。他寫在紙上、手上,甚至衣服上。他那時候想,人這輩子為什么要這樣呢?

他向前伸出了手,似乎在回憶當年收工后的日子,那時候他的手和腳向外滲血,要把枕頭墊在腳踝處,避免接觸床產生疼痛感?!懊總€指甲都是潰爛,”王計兵伸出了十指,“你要把手指晾干,不晾干之前都是痛的?!边@樣的日子整整持續了兩年多。

跟父親分家時,王計兵帶走了80斤的小麥。他曾去過新疆謀生,在山東,他獨自在臨沂開了七年的翻斗車,那邊山區和工程多。開翻斗車需要膽量,常常要沖上山坡,停在合適高度,與邊緣保持二十公分的距離,過低無法翻斗,過高則要出事故。

王計兵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開著翻斗車走十幾米,四輪駛過五十公分寬的青石,心都是抖的。七年間,他目睹了兩位車友喪生,他們的翻斗車突然翻了,被砸死在工地上,最后只得到了五千元的賠償。

二十多年,他總是生活在異鄉,有時覺得人生像退行的列車——“我坐在背對行駛方向的座位上/以退行的方式回家/以火車的速度退向父母/仿佛生活的一次退貨/一個不被異鄉接受的中年人/被退回家鄉”。在外地工作時,年幼的女兒曾在電話里大哭,他寫下:“離家時我們答應/到女兒的夢里去/卻一次也沒有啟程/倒是五歲的女兒,不遠千里/一次次跑到我和妻子的夢里來”。

生活逐年開始屬于王計兵,身邊陪伴的家人勝過了一切。他去申領暫住證,等著發證件?!拔也唤行值?兄弟在別的城市/我不叫父母或孩子/他們都在鄉下/”《請叫我王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