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拜佛上香,他人何必上綱上線
大凡我們出去旅游,不管是不是善男信女、文史專家,應該有許多人喜歡去寺院逛逛,看看那飛檐斗拱的殿宇、寶相莊嚴的法相、書法名家的匾額。即便文化上看不出門道,還有院中的參天古樹、有趣的羅漢雕塑、放生池子里曬太陽的王八,就是聽聽和尚們敲木魚念經、吃吃素齋,也覺得怪有意思的。
責任編輯:溫翠玲
日前,對年輕人喜歡逛寺廟上香一事,有人評論認為年輕人求前途于神佛,是無知躺平的表現,簡直荒唐。但我認為,只要稍微有點常識就知道,年輕人肯定不是求佛保佑不勞而獲的,有人為了精神解壓,更多的是為了看看風景,又何必上綱上線呢?
魯迅先生向來討厭中國城市的“八景癖”“十景癖”,但偉大的人注定是孤獨的,“八景”“十景”依舊頑強活到了今天,成為各地旅游的招牌。各地的“十景”“八景”大都是有一二座古剎在其間的。西湖八景的“南屏晚鐘”“雷峰夕照”不就是寺院嗎?
《儒林外史》中,吳敬梓在馬二先生游西湖一節稱贊西湖的美景:
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個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說那靈隱的幽深,天竺的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