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手機里的鄉村留守兒童
武漢大學副教授夏柱智課題組的調研顯示,農村青少年群體是手機成癮問題的重災區,尤其對留守兒童而言,已經到了瀕臨失控的地步。
《南方人物周刊》與廣東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調研數據顯示,城市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的管控更嚴格,學生手機成癮程度更輕。
在“知識改變命運”的狹窄通道上,短視頻、手游為留守兒童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同時也讓現實里的道路變得更黯淡。一位從業43年的鄉村教師感嘆,“手機毀了一代農村的孩子?!迸c此同時,他也困惑,手機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智能產品之一,對封閉的缺乏引導的鄉村孩子而言,究竟該如何與之相處?
責任編輯:陳雅峰
安徽六安,兩個小孩在玩手機
手機背后,命運的參差
每天放學,爺爺騎著電動三輪車來到鎮上的小學,接上她和弟弟,穿過街道、遠山和長滿蓮葉的田野,十幾分鐘的回家路程是黃盼最開心的時光。
奔赴網絡世界的心情是急切的,很快她就能和自己的手機相見了——學校不允許帶,只能放學后玩。自有記憶開始,黃盼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2015年,3歲的她就擁有了人生的第一部手機,想媽媽的時候,媽媽才會出現在手機屏幕里。久而久之,黃盼已經習慣了,偶爾才會問“媽媽怎么還不回來啊”。
放學回到家,她和弟弟扔下書包玩一陣子,吃罷晚飯,快速寫完作業就趕快撲到手機世界里。奶奶李翠年形容:“不管對錯,只用十幾分鐘就(把作業)胡亂劃掉了?!庇捎谒巴娴胶芡?,第二天早晨上學起不來,李翠年每天都要“拼命”叫起床,實在起不來“也要把他們打起來”。準備好的早飯有時候顧不上吃,就塞兩個雞蛋在兜里,每天早晨如打仗一般。李翠年無奈地說:“現在兩個孩子玩手機都著了迷?!?/p>
在這個贛南小村莊,有兩個本鎮才有的節日,“五月節”和“七月節”,加上春節,黃盼的父母一年只回來三四次?!按蚬さ娜丝隙ㄊ嵌巳思业耐?,要聽老板的話?!崩畲淠暾f。老兩口每天接送,洗衣做飯,還要忙農活,時常顧不上監督孩子學習。
爺爺騎著三輪車到了村口,拐彎下坡,再經過一片蓮葉田就到家了。村莊的主要農作物是蓮子和煙葉,每年5-10月是收蓮子的季節。幾年前,經過統一規劃,村里的舊房拆除后換成了一排排新房,規整的村落,映照的卻是參差不齊的人生。
黃盼的父親,在還沒有成為父親的時候,被村里人稱作“二流子”,好吃懶做,因為打人還坐過牢,后來家里砸鍋賣鐵才娶上了媳婦。
村里還有戶人家的兒子不懂事,結了三次婚,離了三次,欠債賭博,把幾個孩子丟在家里給爺爺奶奶。二老農忙時種地,平時還要打零工幫養孩子和還債?!坝械暮⒆涌赡苓B媽媽叫什么都不知道,有的甚至都沒有見過?!币晃秽l村教師說。
很多老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這個村莊,他們在這里生老病死,下一代大部分都重復著上一代的人生軌跡。對比購買學區房拼命“雞娃”的城市,農村如同一部被遺忘的殘酷物語。
在命運的循環當中,讀書是最后的希望,但如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沒有分辨力、缺乏家庭教育的鄉村留守兒童而言,這條路變得越來越艱難。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長期關注農村教育、鄉村治理問題,最近五年,農村互聯網普及,他在走訪中關注到農村青少年沉迷手機的現象。2021年,夏柱智組織課題組展開調研,分赴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每年至少走訪上千個家庭。調查顯示,農村青少年沉迷手機游戲具有低齡化、普遍化和主流化特征:40.4%的留守兒童有專屬手機,主要用途為刷短視頻(占比69%)和玩游戲(占比33.1%);67.3%的家長認為自家孩子出現了手機沉迷的趨勢,21.3%的家長認為孩子“嚴重沉迷手機,事態已十分嚴重”。
“技術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大變局,對留守兒童、鄉村兒童而言,他們在技術編織的短視頻和游戲網絡中一再沉淪,比例很大,速度很快?!毕闹歉嬖V《南方人物周刊》。
“手機在與老師家長爭奪孩子的時間”
夏林是湖北黃石陽新縣某鄉鎮小學老師,教書43年,曾做過二十多年校長。
在他做校長的時候,有一項任務是每年給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頒獎,印象中有位女生每年都得獎,但到了六年級卻沒有她。夏林去問班主任,得知這個女孩的父母打工去了,她沉迷于玩手機,因而成績逐步下滑。
班里還有一個學生,本來成績總是第一二名,但到了五六年級因為玩手機上了癮,上課不聽講,不寫作業,下課都在和同學討論《王者榮耀》,成績下滑很快。他感嘆有天分的孩子其實很多,但缺乏家庭引導,也會迷失方向,“好幾個孩子都是這樣,年紀小的時候家長待在家里照顧,五六年級覺得孩子長大了,就交給爺爺奶奶管。沒有了約束,有的孩子能在家玩手機到半夜,甚至通宵?!?/p>
在中部地區的一所重點高中,有班主任告訴夏柱智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班里有個很優秀的“學習尖子”,沉迷手機之后覺得上課時間“受不了,坐不住”,離開手機似乎沒辦法生活,反反復復回家很多次之后,最終退學,出去打工了。
課題組在貴州某鎮中學調研時,有老師提到,最夸張的學生可以玩游戲5天5夜不睡覺。在湖北恩施市某村調研時,一個貧困戶的孩子,父親早逝、母親長年生病沒有勞動能力,他沉迷手機游戲,經常把自己鎖在房間兩三天不見人,通宵打游戲,甚至偷母親一千多元給游戲充值。湖南汨羅市某村小老師說:“現在小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有個四年級的女生威脅其奶奶不買手機就去自殺,還有個男生威脅家長不給玩游戲就絕食?!?/p>
當然,也有好的案例。夏林班里有一個成績并不算好的女生,在家里自律勤奮上網課,作業都認真完成,后來考了班級第一名。家長突然發現孩子是塊讀書的料,下學期就讓她轉學去更好的學校了。
遺憾的是,這樣好的故事并不多。
學校五六年級是寄宿,早晨6點多要起床,洗漱完畢上操跑步后再上早自習,但經常出現學生缺課老師去寢室喊都叫不起來的情況。在外面打工的父母,為了聯系方便有時候也允許孩子帶手機到學校。經常有學生報告晚上有同學在被窩玩手機影響睡眠,上課犯困的學生也比以前增多了。
夏林感到,他們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情況,“手機猛如虎,在與老師家長爭奪孩子的時間?!?/p>
2023年春節前,夏林上小學的外甥來了,他的媽媽任教的初中還沒放假,所以就把孩子暫時交給夏林帶。這也是一個手機成癮的孩子,為了避免孩子半夜起來玩手機,夏林一般不讓他單獨睡。有一次隔壁來了一個小朋友,就允許他們一起睡覺,但三令五申不能半夜起來玩手機。夏林10點鐘去查看,兩個人好像已經進入夢鄉,但在半夜三四點的時候,他感覺到動靜,就把網給關了。第二天早晨起來,他發現原本掛路由器的釘子,都被他們弄掉了——昨晚還是偷偷玩了手機。
“他玩手機的癮不是從讀書的時候開始,是從兩三歲就開始的,用手機看動畫片,后來慢慢學會玩游戲,開始刷短視頻?!毕牧终f,他還給定了計劃,比如寫一篇作文獎勵看十分鐘手機。但真看起來便不止十分鐘,他形容外甥“成癮了,就沒辦法一下戒掉,就像抽煙一樣,一下不抽就會很難受”。
“和諧”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夏林因為有事外出,沒辦法盯緊孩子,就把閑置手機設置了密碼。外甥打不開手機就把門關上,自己捶自己,不停地喊叫,把外婆急得不得了,他的父母來了也叫不開門,無奈之下,把門踢壞了才進去。經過此事,夏林更加擔憂,“老師的家里都這么難管理手機,其他普通的爺爺奶奶,你想象一下,是不是很難?”
網課后遺癥:手機失控
為了上網課,每個孩子都幾乎人手一臺手機,疫情加速了手機的普及。
劉奇教書二十多年,是河南省西華縣某鄉鎮小學的班主任。她回憶,上網課期間,班里五十多個學生都有手機,但是直播上課時“從來沒有到齊過”。
有一次,上課時她還發現自己被拉進一個游戲小群——有同學拉得太著急,不小心把老師也拉進去了。上課點名,這些學生通常都不在。
劉奇觀察到,即使父母在家,要種地謀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