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管好錢的中年人,決定扭轉“失控”人生

趙鑫再一次拉上妻子一同盤點賬戶,他確認自己家里是真的沒什么錢了。

先是父親腦梗送醫,緊接著岳父肺功能喪失、不得不接受移植手術。血壓、康復、肺源、呼吸機、醫藥費成為趙鑫生活中高頻重復的常態——上一代人已經不可避免地老去。

另一邊,妻子的投資遭受打擊,幾乎賠掉小家庭全部積蓄,兒子又面臨小升初,沉甸甸的未來寄托在銀行卡數字當中——如何在生活的多面體中絕處逢生,成為這一對已邁進中年的夫妻的日常命題。

起初趙鑫以為,衰老、病痛和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都是自然而然的,“冥冥之中感覺就是要走到這一步”,個人的意志在命運的劇本前,本就顯得毫無掌控力。

但偶爾他也忍不住想,其實至今所發生的并非全然意外,如果能再規劃得早些、考慮全面些,或許有些事可以有不一樣的過程。

如果沒有到萬不得已

2020年以前,趙鑫的人生波瀾不驚但平淡幸福: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從畢業做到退休,孩子乖巧伶俐,妻子的教育事業辦得如火如荼,小家庭和兩邊老人相隔“一碗湯的距離”,彼此都能照應。

父親還健康的時候,是老年騎游隊的成員,周末可以從上海騎行200多公里到杭州。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有一天母親回家,發現父親已經在地上坐了一個多小時,無法自主移動。

腦梗的程度并不嚴重,對75歲的老人而言可算是幸運。半個月后父親出院,勉強能夠自理,但體力大不如前。從此,他步行的距離再也沒有超出家門口的公園。

樓梯房因此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對病后仍在康復的父親而言,那幾十級臺階成為了他接觸外界的最大障礙。

“現在是他還能走得動,”趙鑫說,“老人已經78了,我們不得不面對他可能隨時走不動的風險?!彼_始認真考慮換電梯房的問題。

圖源/視覺中國

彼時,趙鑫并不知道,父親的腦梗只是一切的開始,“還有余地考慮換電梯房”也只是“想象”——他的下半局人生才剛剛拉開序幕,還有兩個定時炸彈將要緊隨其后爆開。

岳父患有嚴重的肺氣腫,隨著年齡增長,肺功能不斷降低,到一定階段便只能依靠呼吸機生存。幾年前就有醫生提議換肺,夫妻兩人猶豫了,“覺得還沒有到這個地步”。

“如果沒有到萬不得已,”趙鑫用“萬不得已”來定義這次人生變故,“風險實在太大,器官移植逃不了排異這一關?!钡栏傅姆喂δ苊繘r愈下,免疫力也隨之減弱,稍有著涼都是大問題。

到2022年,岳父徹底臥床,無法自理。換肺,被迫提上日程。

第二顆“炸彈”是妻子的生意。因判斷失誤,這個家庭幾乎一夜之間背上了近80萬的賠付。

換肺50萬,其中自費開銷30萬,對趙鑫夫妻來說不是小數目。再加上生意的虧損,小家庭驟然面臨110萬的現金支出,“雖不至于賣房,但基本上所有積蓄都搭進去了”。

幾年前醫生第一次提移植手術,趙鑫就清楚,肺總有一天要換,錢總有一天要花。那時他只覺得自己事業在上升期,又有妻子的生意錦上添花,真到了手術的時候錢應該不成問題。這是他的自信,也是他的僥幸。

“誰曾想呢”,趙鑫感慨。誰曾預料風險還能接二連三地迭發,帶來如此大沖擊,以致截斷了全家的現金流。

另一邊,收入沒法一下子變多,但固定的支出分毫不能減,“還要還貸,每個月基本上沒有什么財富積累”。經歷了不確定性的沖擊之后,他發覺自己用錢的時候總是在緊張地騰挪周轉。

圖源/視覺中國

在趙鑫從前幾十年的經驗里,從來是“到什么階段就考慮什么階段的事”, 提前規劃,并不在考量范疇當中,“大家不都這樣的?”

工作、結婚、孩子教育、父母養老……雖都離不開“錢”,但畢竟每一項中間還隔著十幾年,“總有機會、總有辦法”。

只是歷經了兩顆“炸彈”帶來的財務波折,父親換房的計劃無奈被徹底擱置后,趙鑫還是有了動搖。

電梯房是一定要換的,兒子也進入升學關鍵期,趙鑫看向未來,萬般踟躇?!耙策€是要給孩子的將來做一個規劃,萬一打算出國,也得提前考慮了?!绷硪环矫?,兩位母親身體雖還算康健,也已經邁入75高齡,養老與照料終歸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趙鑫籠統地覺得,要滿足一家人對未來的種種設想和期待,需要相當大的一筆錢。但這筆錢究竟該是多少,他算不出,也不知道該怎么算。只是萬不得已,似乎不能再是借口。

深一腳淺一腳的人生

2018年,王融辭去百萬年薪的高管工作,回到家鄉做教育行業投資。選擇返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希望離母親再近一些。

這一年是母親確診帕金森癥后的第6年。臥床,是預料之中、情理之外。

過去6年,母親的行動力一點點喪失,做表情和說話逐漸變得十分困難。到后來不能進食,每四個月便需要去醫院換一次進食導管——僅僅這一件事都會令人不堪重負:把母親從病床轉移到輪椅、推出房間、轉移上救護車、到了醫院再轉移到擔架上、推到病房里。同樣的流程,回家的時候再重演一遍,前后耗時大半天——哪怕換管的時間只要5分鐘。

無數類似換管這樣的小事累積起來,讓本就對身體失去掌控而無力的母親更加痛苦。

王融輾轉托人請到一位可以到家里為母親換管的醫生,才終于結束了這種奔波。這令他感到“有力而欣喜若狂”。

王融很早就開始規劃上一代的養老。十幾年就曾勸父母請阿姨來照應生活——對于他的資產而言當然不值一提,但日后卻成為他最欣慰的事。

母親臥床多年,難得一次都沒有生過褥瘡,保姆后來甚至自己學會了幫母親換管。他一直覺得是有這位阿姨的存在,母親才得以有尊嚴地離開。

盡管生死恒定不變,但這過程中的體驗只有老人自己能夠感受,最后一段人生最難保留的也是尊嚴。

圖源/視覺中國

“這些年下來,父母的生活質量跟錢有沒有關系?當然有。錢能夠減少痛苦,或者減輕痛苦的過程?!?/p>

醫生、保姆、“能送母親去任何地方看病”的底氣,全都歸結于王融多年來積攢的人脈和財富。事后他想想,還是多虧自己規劃得早,其中任何一樣都不是臨時抱佛腳能抱來的。

盡管在母親的事上游刃有余,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幾次變故卻給了他更多警示。一帆風順的前半生,在商場的波濤洶涌下相形見絀,“各種陰謀詭計、酸甜苦辣都嘗到了”。

王融回到家鄉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是教育,不到一年時間就遇到政策轉向遭遇滑鐵盧,還被合作方騙走了5000萬。后來投資房地產,又趕上行業寒冬,買下的項目至今沒能開盤銷售。他也曾請朋友幫忙打理過股票賬戶,結局是錢被相識多年的老友挪用一空。

王融是少見的不靠專業人士指導而單打獨斗的投資人,幾乎手上所有的閑錢都在項目上,遇到“好的”項目,一沖動還會忍不住追加。等意識到的時候,賬面上的現金流已經相當緊張,絕大多數資產都被套住了。

“因為受的誘惑太多,總覺得想投。有一些你認為幾個月就會回來的錢可能遙遙無期,就跟之前預想的不太一致?!蓖跞诤芮宄约旱膯栴}出在哪里,“可是任何投資都有風險,非常多的投資都有很好的前景?!?/p>

圖源/視覺中國

王融評價作為投資人的自己,用到的兩個詞是“貪婪”和“冒險”——這是投資人的特性,也是手握閑錢的人難以跨越的障礙?!巴顿Y”二字承載了他的理想,也某種程度代表了他對財富的理解:投資、機會、盈虧和套牢,但至于是否關聯到抵御風險、規劃未來,這并不在過去王融的考量中。

“現在我暫時不投資了,回籠資金,至少要等一個項目能變現?!彼麖娬{,“管理現金流、活下來,是最重要的事,無論什么時候,手里一定要留足1000萬?!边@1000萬,是王融人生理想的安全墊,在擁抱不確定性的同時,他也需要一定的掌控感。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投到項目上的,也是他面對投資失敗、母親長期臥病卻依然能夠保證平穩生活的支撐,至少令他在人生夾縫中盡可能找到可以喘息的地帶。

現在他能夠理解,人生價值的實現,無論通過任何目標來達成,只要涉及錢,就需要提早規劃,就如同他十幾年前勸父母的那樣:請個阿姨來照顧,凡事都方便點。

“這幾年一直是深一腳淺一腳的?!蓖跞跒樽约旱闹心耆松隽丝偨Y,他認為人生不過是體驗,而這半生目前已足夠豐盛。但如果有可能,他更希望將來的路比過去平坦。

人生中總有些事必然發生

后來王融回想起來,始終遺憾他應該在母親剛確診的時候就立刻放下工作,陪她去周游世界。

“當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p>

6年后母親病情惡化,他決然回到老家,也有一種想法是彌補當初。終于得以常常坐在父母家的客廳里陪他們聊天,二十歲以后他很少經歷這樣溫情的場面。

“從大學就離開家,真正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加起來也不是很多,但我和母親的感情非常好,她是我一生的偶像?!碧峒斑@幾年的動蕩,王融仍然有一件事感到欣慰,“我陪伴媽媽走過了人生最后的時間”,算作是苦樂參半。

他試圖拉住母親,拖著她別太快跨過那道生死大門,就算拉扯不回來,至少過程中可以留給她,也給自己多一點幸?!總€父母垂垂老矣的家庭無外如是,“能為他們做一點事情,哪怕是一點點很微小的事情,都無比珍貴”。

圖源/視覺中國

情感上的幸福無關于貧富,趙鑫對此也深以為然。他承認自己過去并不是一個有憂患意識的人,“但我沒有特別焦慮,因為這個家庭,包括雙方老人、愛人、孩子,我覺得都很不錯”。

也正因如此,他也想盡自己所能為這個家庭提供最好的生活。

雖天不絕人,趙鑫妻子在疫情緩解后開始了新的投資,但孩子的留學金、退休后的儲蓄,在接下來的十年里還能不能賺上,以及,還會不會有突如其來的風險,無人可預料。

如何抵御風險,是趙鑫已準備放上日程的規劃,但具體怎么做,他尚沒有清晰的頭緒。

和趙鑫不同,王融一直清楚自己的冒進心態,作為習慣于操縱數千萬規模項目的投資人,投到最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卻沒幾件做成,他承認自己掌控經濟的能力并不算強。

“客觀認識現狀,也是希望我自己以后能夠提升這種能力?!蓖跞谄诖磥淼淖约耗芨浞值卣J知自我、更客觀地理解財富、更清晰地規劃未來。

財富當然無法抵抗恒久不變的生老病死,但長遠的規劃卻能帶來更長的時間、更多的選擇余地和更平穩的幸福感。

回顧過去,王融仍然認為自己的人生不虛此行,“是母親去世這件事帶給我啟示和力量,我得感謝生活的饋贈?!彼玫降酿佡?,是陪伴母親安然離世,從而他堅信在四十歲以前就要規劃到生死;是意識到了自己要實現的價值,從而他反思自己手握閑錢時的人性弱點。

與趙鑫、王融一樣,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必然發生之事:日漸老去的父母,不斷成長的孩子,身體機能下滑的自己……人生的許多遺憾并非都源于缺少財富,但多少又和財富相關,如同趙鑫至今沒有買下的電梯房,也如同王融還沒有實現的自我價值。

但所幸他們還年輕,生活用“教訓”饋贈他們以絕處逢生般的啟發:留有余地的幸福,無非是減少風險對生活的沖擊,通過規劃,對未來的波動更從容些,對生活的掌控能力更有信心些。

畢竟,在創造和積累財富的同時擁有強經濟掌控力,在某種程度上,亦是人生哲學的踐行。在“未來”這條設置了無數個里程碑的賽道上,規劃好財富,也便是規劃好了一種有安全感的人生。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趙鑫、王融為化名)

南方周末聯合匯豐,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指導下,將于近日推出《城市人群經濟掌控力洞察報告》,敬請關注。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