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視角下,廣東消費復蘇趨勢如何?丨粵消費復蘇趨勢深調研①
金融機構的交易數據是洞悉各類消費交易的最鮮活實證。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和廣東省商務廳聯合指導和支持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歷時近兩個月深調研廣東省內幾乎所有主流銀行和龍頭險企。
為了與金融機構的交易數據進行交叉驗證,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了京東、美團、餓了么、抖音、攜程和飛豬6大互聯網平臺。6大平臺為此提供了專項數據和描述。
《報告》顯示,作為全國消費第一大省,廣東省有關部門、金融機構和各類企業合力促消費。系列組合拳之后,廣東消費尤其是小額消費復蘇趨勢喜人。
責任編輯:謝艷霞
2022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各項工作中“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2023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并提出要“穩定汽車等大宗消費,推動餐飲、文化、旅游和體育等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商務部將2023年全年確立為“消費提振年”,并以此為主線,統籌開展包括廣東在內的全國性消費促進活動。
廣東是全國消費第一大省,各項消費指標一直是風向標。廣東省的消費復蘇趨勢如何?
春節以來,各大景點人山人海、各大酒店預訂爆滿、餐廳訂房吃飯排長龍、交通大塞車等話題接連刷爆廣州人的朋友圈,還屢屢沖上社交媒體熱搜。久違的煙火味回歸廣州。
廣州的消費復蘇只是廣東消費復蘇的一個縮影。今年1-2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增速比去年12月提高2.8個百分點。哪些地區復蘇最快?哪些領域率先復蘇?為此,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自1月下旬至3月上旬對廣東消費復蘇趨勢進行了深調研。與眾不同的是,這是一次主要基于金融機構大數據的深調研。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金融交易數據可以穿透式揭示消費復蘇情勢,印證各項促消費政策落地效果。
在促消費過程中,金融機構扮演了何種角色?起何種作用?為解答這些問題,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和廣東省商務廳聯合指導和支持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對31家廣東主流金融機構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調研。
與此同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輔以政府機構和6家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專項大數據進行交叉驗證。
金融如何更好賦能消費?在調研過程中,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還就金融機構促消費相關舉措成效面向公眾進行問卷調研,共收回有效問卷4000多份,并征詢了本中心特邀外部專家學者的意見。
在此基礎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今天起推出《“廣東消費復蘇趨勢深調研——廣東金融機構促消費成效如何?”系列報告》(下稱“報告”),以獨特的視角探求并解答上述問題。這是機構媒體發布的首份廣東省消費復蘇趨勢深調研報告,更是國內首份以金融機構維度洞察廣東消費市場復蘇趨勢的深調研報告。
深調研22家廣東主流金融機構
自1月下旬至3月上旬,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的廣東金融機構共計31家,幾乎涵蓋了廣東省內主要商業銀行,也包括了龍頭保險公司。國有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廣東省分行和交通銀行廣東分行。
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包括招商銀行廣州分行、興業銀行廣州分行、浦東發展銀行廣州分行、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光大銀行廣州分行、民生銀行廣州分行、華夏銀行廣州分行和浙商銀行廣州分行。
總部在廣州或廣東的金融機構則有廣發銀行、廣州農商銀行、廣州銀行、南粵銀行和中郵消費金融公司??偛糠謩e設在廣州和深圳的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和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因是事業部制,也是此次重點調研機構。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對象還包括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和中國銀聯廣東分公司,前者是中國最大的保險集團,后者則是中國銀聯系統內市場規模最大的省級分公司,中國銀聯是國內唯一的銀行卡組織。
此外,中國人保廣東省分公司和廣東華興銀行等9家金融機構因在調研截止日期未能提交合格回卷,未被納入此次調研統計范圍,而僅作為參考。因此,實際被納入此次調研統計分析的金融機構為22家。
被調研的金融機構中,商業銀行作為與消費關系最為密切的金融機構占比最高。分類看,包括了全國性大中型銀行保險機構在粵機構和總部在廣東的主要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在廣東的網點數、從業人員規模、資產規模、存貸款規模、營收和利潤總額等金融業主要指標上,占比均超過90%。因此,對上述機構調研得出的結論,具有極強的代表性和說服力。
為深度求證金融數據及其背后的邏輯,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采用了多種調研方法,包括問卷調研、與不同機構多條業務線負責人面對面座談、書面訪談、實地體驗、訪問銀行用戶和數據比對等。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還對國有大型銀行駐粵機構和總部在廣東的主要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或書面專訪。他們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廣東省分行、交通銀行廣東分行、廣發銀行、廣州農商銀行和廣州銀行。
與此同時,為探究在線消費的真實情況,并與金融機構的數據進行交叉驗證,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了京東、美團、餓了么、抖音、攜程和飛豬6大互聯網平臺。6大平臺為此提供了專項數據和數據分析描述。
此外,在全省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消費市場運行情況等宏觀方面,我們還得到了廣東省商務廳、廣東省發改委和廣東省統計局等部門的積極支持。
哪些地區復蘇最快?哪些領域最領先?
《報告》指出,2022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規模約占全國的1/10,連續第40年登榜全國第一,超過第二名江蘇逾2000億元;從增量看,廣東消費增速對全國消費正向拉動貢獻率高達63%。2023年,廣東提振消費的目標任務業已確定。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同比增長6%。
如何看待這個任務目標?從歷史上看,6%的增速并不算高,2000—2022年間,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高達11.82%,全國范圍更高達12.37%;在疫情前的2019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剛剛邁上4萬億元大關,當年增速8%。但從實際增量看,6%的增速意味著2023年廣東要新增超過2600億元的終端消費。按廣東1.27億人口測算,意味著每位廣東人今年至少要比去年多消費2121元,即便考慮物價因素,新增人均消費也超過2000元。對于剛剛經歷疫情沖擊的很多人來說,這并不是一筆小數目。
事實上,廣東的消費復蘇早在2021年便已啟動,2022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回到疫情前水平。調研報告指出,2022年3-5月受疫情因素影響,廣東消費上半年一度承壓,但從6月份開始,廣東消費明顯復蘇;11-12月,疫情再度襲來,但廣東頂住了強大壓力,保住了消費復蘇的成果。2023年前兩個月,復蘇勢頭繼續保持良好。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最新信息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截至2月末,全省925.86萬個體工商戶的營收水平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其中包括了與居民終端消費直接相關的大量消費行業個體工商戶。
分地域看,2022年珠三角9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3.5萬億,占全省的78%,其中廣州、深圳兩大中心城市的消費占比分別高達22.96%和21.65%,合計貢獻了廣東超過50%的消費增量,是廣東消費活力最為旺盛的地區。
從各地市增速看,2022年中山、惠州、陽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最快,是廣東消費復蘇最快最強烈的地區。2023年1-2月,受疫情管控放松及春節假期的共同影響,文旅、線下餐飲消費在全省率先復蘇,其中粵東西北復蘇勢頭領先珠三角,但廣州仍是消費復蘇動力的主要來源。
從消費領域看,2022年商品零售同比增長2.3%,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比近9成,是消費逆勢復蘇的主要領域。其中,汽車成為2022年廣東消費中的一大亮點,全省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長4.9%,拉動商品零售額增長1.7個百分點。
此外,居民消費加速向線上轉移。2022年,全省商品線上零售額增長13.4%,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11.8個百分點,線上餐飲消費收入同比增長18%。
2023年前2個月,餐飲、旅游、交通等小額消費保持快速恢復勢頭率先走出疫情影響,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環比明顯增長,但距離疫情前水平尚有差距;住房消費仍然低迷,廣東樓市仍然處于僅有復蘇跡象但沒有成為復蘇現象階段。
消費復蘇有何“密碼”?
恢復和擴大消費成為2023年各項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廣東哪些成功經驗可供推廣?還備有怎樣的針對性新招?《報告》指出,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形成合力是廣東促消費的最大經驗,及時精準的政策、精彩多樣的活動和真金白銀的補貼是2022年以來廣東在促消費領域最鮮明的特點。
政策方面,2022年推出的一系列推動汽車、家電、文化旅游和住房促消費政策和消費券發放工作已在全省各地鋪開,有效對沖了疫情不利影響。為完成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6%的既定目標任務,廣東今年前2個月又陸續出臺了6項針對性促消費政策?!秷蟾妗奉A計,從二季度開始,還將有新一批的政策、活動和補貼措施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準備充足,出臺及時,發力精準,對全省消費復蘇起到了點火和托舉作用。
促消費活動方面,廣東充分抓住元旦春節假期的重要契機,在全省各地大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線下活動,吸引省內居民出門和省外游客入粵?!秷蟾妗凤@示,春運期間,廣州、深圳多個車站到達旅客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全省各地舉辦各類傳統民俗活動兩千多場次,文旅、餐飲消費加快復蘇。2月下旬,廣東省商務廳啟動了汽車和“三家”(家裝、家電、家具)的全省促消費活動;金融機構也舉辦大量線上線下促銷活動,促進大宗消費盡快復蘇。
補貼方面,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合力拿出真金白銀,對商家和消費者加大補貼力度。2022年,廣東省商務廳安排超20億元促消費專項資金,與各地市政府聯動推出兩批消費券,直接拉動消費約121.6億元。廣東銀聯則協同主要商業銀行和商家投入了近4億元,直接及間接拉動交易額超過120億元,與政府消費券形成錯位聯動。
2023年,各家金融機構將持續加大降低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減免銀行卡手續費和發放消費券等方面的措施力度。截至2月末,主要金融機構一年期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普遍低至4%以下,個別銀行的消費貸款利率最低可達3.2%。
《報告》還指出,政府、金融機構和大型平臺企業的各類獎補措施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拉動了消費積極性。
在促消費進程中,金融機構將扮演何種角色?如何更有效促進消費復蘇?
《報告》認為,作為2022年疫情暴發和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之一,廣東的消費市場能夠快速復蘇,得益于廣東上下同心協力促消費的共識與行動。其中,金融機構的作用尤為重要。廣東金融機構在助推消費復蘇方面,既是保障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的堅定執行者,也是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市場參與者,更是消費復蘇的實際受益者。
為了解金融機構促消費各項舉措的實際效果,從2月下旬至3月上旬,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還進行了公眾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000多份?!秷蟾妗凤@示,超過65%的受訪者領取過金融機構發放的消費券,56%的受訪者使用過消費券,超過85%的受訪者表示消費券在日用品、餐飲等小額高頻消費中影響最大,但同時超過82%的受訪者反饋消費券“太難搶到”。
若適當降低房貸負擔,可明顯拉動消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費復蘇也非朝夕之功。全國來看,2023年的消費復蘇步伐仍會受到就業、居民收入和信心恢復等各方面不確定性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消費對國民經濟的基礎性作用。金融機構應該如何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助力消費復蘇?
《報告》建議,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2023年的促消費工作,多措并舉促進消費服務。
一是充分預判消費提振的難度,摸清影響和阻礙消費復蘇的難點和堵點,在經營考核、資源傾斜、產品創新等方面抓緊儲備和繼續出臺更多政策措施;
二是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金融促消費能力的加成作用,推出更適合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定制化消費產品。同時,進一步加大對線上消費的支持力度,鼓勵發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消費新方式。
三是針對消費恢復較慢的地區和消費領域,可繼續通過各種獎補政策予以支持,比如有針對性地發放消費券等,促使消費盡快回歸正常軌道。
四是在促進消費復蘇的同時,更加貼合居民消費升級和金融多元需求趨勢,特別是滿足居民在普惠、養老、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的金融需求,使促消費的成果更豐富更可持續。
五是要挖掘釋放房地產對整個消費的帶動作用。廣東商品房銷售低迷對消費需求的抑制作用明顯。鑒于貨幣政策正推動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如能通過產品創新,適當降低消費者存量房貸負擔,將對消費復蘇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