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心丨凝視
我不要求你考試如何,你愿意怎么過,這一生,你自己完全做主,我不再為你規劃,比如在你小時候強迫你練跆拳道,一直到黑帶,我這時發現自己這個“虎媽”是多么錯。
責任編輯:邢人儼
虹影與女兒在北京。
一
從未想過要有孩子,卻在45歲意外懷孕,生下女兒。她小時,我請了兩位阿姨,一個負責采購東西、一個負責打掃,女兒的喂養包括衣物和睡覺洗澡由我一個人管。枕邊書是父親讀英文作品,我讀中文作品。平日交流也是這樣的模式,期待她是雙母語。
女兒兩歲半,進了住家邊上的雙語幼兒園,一直不說英語,如同之前與父親交流用中文。后來轉到順義蒙式教育的雙語學校,第一年仍不說英語。那年夏天到位于意大利中東部的家度假,便從英國中介公司請了一個完全不說中文的保姆,她是愛爾蘭人,大學畢業,會開車會做飯會彈吉他,歌唱得好,人也高大、相貌好,學過柔道,與女兒相處,教她吉他,女兒還是不說英語,求助我們,我們不翻譯。幾天后,急壞了女兒,英語像決堤的洪水,嘩嘩流出來。
我松了一口氣。
女兒在順義的學校一直讀到五年級,每天早上我送上校車,每天下午接她,陪她做作業,幾乎每周都有她的同學過生日,我陪著她;也陪她畫畫、學鋼琴,強迫她學跆拳道。相比大人的陪伴,我發現她與同伴在一起非常開心,越來越有主張,個性變強,與我們的想法經常不一樣,也許她需要更大的空間,見識更大的世界,到更適合發揮她特長的學校。先生主張送她去英國讀住宿學校,提醒我,她在叛逆期,彼此的矛盾會更大。那時國內還沒出現新冠疫情,我們所在的城市經常霧霾,我思考先生的提議:送她去英國。去英國,一年有三個月假期,我們都可以與她在一起,我管得嚴,女孩子成長所要面對的困惑,我可以幫助解決,就健康而言,我會注意,讓她吃好睡好,看著放心,這是做母親的私心。
在她十一歲時,我們一家去英國度假,順便讓她看看一些學校。第一個學校在倫敦西北,離牛津很近,哥特式建筑的女校,有近兩百年歷史,升常青藤大學比例高,配套設施齊全,有游泳館、跑馬場,配備劃艇、板球、高爾夫球、擊劍、舞蹈、國際象棋、戲劇表演等活動,學校有自己的管弦樂團、室內樂團、爵士樂隊、流行樂隊。美術設計樓是一幢摩登玻璃大樓,《哈利·波特》電影選景最心儀之地,但被學校以影響孩子上課為由一口拒之。學校宿舍不在教學區域,恐怕是英國惟一一個在學校教學區域外、在普通居民住宅之中的宿舍,由很多幢樓房構成,舍監家庭式管理,走路到學校。接待我們的招生官陪著我們,邊參觀邊介紹。我心里很喜歡,女兒很嚴肅地看著聽著。當我們走進歌劇院式學校古老精致的禮堂,女兒的眼睛亮了,走進滿是藏書、可以與牛津劍橋任何一個學院圖書館媲美的圖書館,女兒開口說,媽媽,其他學校不用看了,我想要在這兒讀書。我心里也說,如果有下一世,我也要來這兒讀書。
母親與兩歲的虹影在重慶。
二
女兒參加面試及專業考試,如愿上這學校,分配在離教學樓最遠的宿舍,一幢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