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的故事
在南京明城墻600年的歷史中,有筑墻者、護墻者,也有拆墻者和毀墻者。
?。玻埃埃纺辏痹?,耗費16.6億元修繕的南京城墻終于作為“中國明清城墻”組合開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苍拢谷?,察哈爾路西延道路開工,作為《南京城墻保護及道路規劃》的一部分,600年的城墻被緩慢而堅決地破開第一個豁口。
南京明城墻將被16條道路洞穿。
明城墻的豁口,上面的足跡清晰可見 圖/周學鷹
拆墻:邊斬邊奏
小桃園,察哈爾路西延道路施工現場。
城墻已經被扒開,呈V字形的豁口上,工人們手持鋼釬鐵錘,將城墻上碩大的黑色城磚、墻基部位棱角分明的石條一塊塊撬下來,幾臺紅色挖土機正在忙著取土,轟鳴聲震耳欲聾,地面上滿目破碎的城磚混雜在挖下來的城墻泥土之中。
“南京市花了16.6億元對城墻進行維修,不久前還表態要把城墻徹底修復完整連接起來,現在怎么突然就拆城墻修路了呢?”現場的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周學鷹氣憤且不解。
但是這個“洞穿城墻”的計劃早有預謀。2003年,南京市規劃局編制的《南京城墻保護及道路規劃》里,有44條穿城道路,其中28條是現有道路,16條是規劃道路,這16條道路將以不同的方式穿越明城墻。
“當時這個設計構想一出來,南京的文物保護專家們就反對。明城墻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你要破墻開那么多口子也不大現實,當時省文物局也不支持這個構想,由于它只停留在紙上,并沒有成為現實。所以大家對這個事情沒有再追究下去。沒想到4年時間過去,它還是成為了現實?!蹦暇┕I大學教授汪永平回憶說。
按照城市規劃法,察哈爾路西延工程必須申請規劃用地施工許可證,并要提前向社會公示。但在南京市規劃局的網站上,本報記者沒有發現該工程的信息。在建設現場,也沒有發現應該向社會公開的標牌,南京的媒體事前對此一無所知。
第一個報道此事的《揚子晚報》記者王宏斌2月9日經過小桃園時,看到明城墻不遠處一些穿著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們正在將樹木移走,挖土機正在明城墻上挖掘取土。一直在跑市政建設新聞的王宏斌敏感地意識到,察哈爾路西延工程已啟動。
直到2月14日下午,江蘇省文物局文保處處長束有春才收到了南京市文物局關于“察哈爾路西延道路穿越城墻設計方案”的請示,立即駁回。
三年前國家文物總局曾下達文件,強調“在明城墻保護規劃沒有公布前,除了城墻自身的正常維修,其它凡是涉及到城墻的建設性項目的審批,一律不允許批”。束有春認為南京的做法是有問題的,邊申報邊施工,屬于“邊斬邊奏”。
南京市鼓樓區建設局方面強調察哈爾路西延后的好處,貫通了鼓樓和下關兩個地區的路網連接,下關區的老百姓進入老城又多了一條路。
面對媒介的關注和質疑,2月15日下午,南京市委宣傳部、建委、文物局和鼓樓區建設局等相關部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就察哈爾路西延項目中穿越明城墻一事進行回應。
發布會主持人說,察哈爾路西延拓寬改造工程穿越城墻設計方案,已于今年1月31日開過論證會,這個項目早在1990年被國務院所批的《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就存在了。
南京市文物局局長張年安稱,雖然明城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它與其他可封閉式保護的文保單位不一樣,與老百姓的生活和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察哈爾路西延符合公益性需要,必須穿越明城墻。目前,南京已將這一改造方案遞交給國家文物局。
?。吃拢度?,全國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曹克明、江蘇省副省長張桃林在南京市副市長陸冰、鼓樓區建設局副局長宗仁等人陪同下,巡視察哈爾路西延工程現場。兩人表示:一要把路修好,二要把城墻保護好,兩者不矛盾。
此后,原來對此工程持批評態度的江蘇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突然拒絕接受媒體采訪。本報記者幾次致電,兩個單位對此問題均表示沉默。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汪永平認為,為緩解交通壓力破壞城墻,說明南京目前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慣性思維,真正要解決南京城區的交通問題,應貫徹“老城做減法,新區做加法”的原則,把老城內大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外遷,降低人口密度,而不是破墻開路。
而周學鷹擔心的是,它的建成通車將激勵其它越城道路的興建。因為這不僅僅是交通工程,可能還會給相關道路附近的房地產業等帶來豐厚的利益,而這又將進一步刺激拆毀明城墻的沖動……
據記者了解,城墻已經被破壞,察哈爾路西延路工程已進行到基礎建設階段,將在4月底完工。而鳴羊街道路已經修到城墻腳下,解放路南延、漢口西路西延、建鄴路西延的準備工作已經做了很久了。
“護城之神”朱偰在南京紫金山,1950年 圖片由朱元春提供
護墻者:保護有罪
南京目前現存的明城墻僅有8大段和幾小段,卻是幾代專家學者共同努力的結果。除了當代的汪永平和周學鷹,還有一位“護城之神”不能忽略,就是五十年代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的朱偰。他制止了當時的拆墻行為,保護了古老的南京城墻,自己卻在1968年被迫害致死。
“我很欣慰,爸爸保護的南京城墻依然健在,也很難過,爸爸已經不在了?!苯邮懿稍L的是朱偰先生的女兒朱元春。
爸爸從小就喜歡讀書、遠游。既出版過《匡廬紀游》、《入蜀記》這樣的文學游記作品,也寫過關于北京的《元大都宮殿圖考》、《北京宮闕圖說》、《明清兩代宮苑建置沿革圖考》。1932年至1935年,他親自攝影、測量金陵古跡,在實地考察的研究基礎上寫出了《金陵古跡圖考》、《金陵古跡名勝影集》、《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南京解放以后,劉伯承、陳毅曾特地約他見面暢談,還幾次和他一起乘車游覽南京風景名勝,爸爸深受鼓舞。1955年3月,爸爸被任命為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分工主管的部門是文物保護工作、博物館、圖書館和群眾文化工作。
當時江蘇省不注意保護文物,致使古跡受到損害,屢次遭受文化部通報批評。爸爸上任后,在保護文物方面,主要做了三件事:發動省文物工作者進行全省文物普查,并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撥款維修了位于南京、句容、江寧、丹陽的六朝陵墓石刻;重修了失修近百年、有一千多年歷史的蘇州虎丘塔。
?。保梗担茨觊L江流域發大水,中華門西長干巷段城墻突然坍塌,居民死傷20余人。后來南京市對明城墻實行“體檢”,共查出險情350多處,市政府召集一些文物專家開會,拿出了城墻保護草案。限于財政緊張,政府決定拆除最有可能坍塌的幾處城墻。
六七月間,爸爸接到緊急報告,許多人在城南拆毀明代的古城墻,再不制止,很快就會把中華門城堡毀滅。爸爸趕到現場,當時城墻已經拆到中華門城堡附近。草場門以南、蘆席營以北250米城墻,已經拆得面目全非。最令爸爸痛心的是,他們把古石頭城上拆下的條石敲成小石子用來鋪路。這可是東吳和南朝的遺跡,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段城墻,無價之寶??!
幸好作為石頭城最有代表性的部分——鬼臉城還未拆除。爸爸立即趕到南京市政府,找到了當時南京市負責人,緊急建議市政府下令停止這種愚蠢的毀城暴行。經過父親的努力,當時的鬼臉城和中華門城堡總算保住了。
但是到了8月中旬,南京市又開會決定:“在市委城建部門領導下成立拆城小組,要求有多少力量拆多少磚,由拆城小組統一領導,分工拆除?!彼麄兊睦碚撌枪艦榻裼?,拆下一塊城磚,可以賣一毛錢,把古城墻作為救災賑濟款的來源,對失業者實行以工代賑。
對此憂心如焚、焦急萬分的爸爸四處奔走,聯合社會各界共同呼吁。1956年9月23日,爸爸在《新華日報》上發表《南京市城建部門不應該任意拆除城墻》一文,文中說:“……由于南京市建設部門領導人對保護國家文物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既未能遵照上級政府指示辦事,又未經與當地文化行政部門聯系,亦未經征詢人民群眾意見,竟擅自拆除上級指定應該保護部分的城墻?!衲晡逶?,先拆除太平門到覆舟山后一段,幾乎長達一里……實在是不可原諒的一種粗暴行為。希望南京市人民委員會立即查明責任,加以處理,并設法制止任意利用城磚拆除古城。有關負責部門應該立即作出檢討,并作為教訓,以避免今后再有此類事件發生,致使國家文物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BR> 這篇文章先后被《光明日報》、《文化新聞》等轉載,又被電臺公開廣播,影響極大。9月25日,中央文化部正式下令停拆南京城墻。11月,南京市城市建設局承認拆石頭城、太平門段城墻是不對的,并重修石頭城和太平門段城墻。12月,大規模的拆城工作終于停止了。
?。保梗担纺?,爸爸抵制破壞保護南京古城墻的善舉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借保護城墻之名,攻擊中共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罪行”。..
?。吩拢谷?,在江蘇省文化局的反右派斗爭大會上,爸爸被列為章伯鈞(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鄧昊明(中國農工民主黨江蘇省主任委員)反黨集團成員(朱偰為該黨江蘇省委委員)。對批斗會上羅織的種種罪名,爸爸不屑也無法一一辯白,但他不能同意保護城墻的行為也算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罪行。在10月14日農工民主黨的批判會上,爸爸表示:“關于拆城墻,我向政府提出批評,完全是從愛護文物出發,請允許我保留意見?!?BR> ?。保梗担改辏痹?,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表態:“南京、濟南、長沙的城墻拆了很好?!?此后,南京拆城墻又開始了,各個單位,各級學校、工礦企業都組織力量投入拆城運動,大量城磚流失,一些城磚甚至被砸碎用來鋪路……
與中華門同等規模的通濟門城堡壘,被拆得塊磚不存;水西門、太平門、草場門、水陸兩座金川門也在劫難逃被拆掉。
?。保梗担鼓甏?,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的彭沖下令停止拆除城墻,北京城墻消失的悲劇終于沒有在南京重演。
?。保梗叮蹦辏乖?,爸爸被摘掉右派帽子,調到南京圖書館工作。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他利用工作余暇,跋涉于南京城郊,奔走于各古跡遺址。精密考證測繪,深夜燈下,繪制成《金陵古跡圖》、《南京近郊名勝古跡圖》、《明代宮城復原圖》,并寫出論文《從一篇新發現的明人故宮記中研究明故宮的制度和建筑》。
安寧的日子沒有幾天,“文化大革命”又來了。1968年7月15日夜,爸爸含冤去世。
?。保梗罚改?,爸爸被落實政策,獲得平反。在爸爸的追悼會上,馬寅初送來了花圈,悼念自己心愛的學生;劉海粟送來挽聯“真理長存,鐵骨丹心昭百世;是非論定,文章經濟耀千秋”。
原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艾煊在1994年3月3日《新華日報》上發表題為《帽子與城墻》的文章中寫道:“錯批了一個朱偰,肢解了一個世界第一大城墻。只有朱偰直接拿‘帽子’換來的這座中華門城堡,到底沒有被拆被毀,今天依然巍巍聳立。覆舟山以北直到神策門,那條玄武湖水邊的堞影美景,依舊令人心曠神怡。若在古代,人們會把朱偰視為護城之神而去敬重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