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法看房思琪的遭遇: 關注“未成年人被誘騙控制”現象
像獵人一樣,施害人會刻意挑選對象。那些情感較孤獨,或受到家庭忽視,或未成年,或心智不成熟,或性格上容易產生心理依戀傾向的人等,常常更易成為誘控的目標對象。這種對心理的控制更難被外界識別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很多人都讀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把書中最初對女生的性侵稱作“誘奸”。女孩和老師熟識,在被性侵的時候沒有反抗和報案,而且這種情況持續了多年。這期間她的人身雖然是自由的,但是她的精神卻已經被控制。為了合理化這個經歷,她甚至要求自己要愛上老師,這樣才能減少她的自責和痛苦。
在英國法中,這叫grooming(誘控),即誘騙和控制。房思琪的情況是child grooming(未成年人誘控)。誘控實施人首先試圖和目標受害者建立感情聯系,甚至引導依戀,從而降低對方的戒備心,然后逐漸達到控制的目的。
像獵人一樣,施害人會刻意挑選容易引導的對象。那些情感較孤獨,或受到家庭忽視,或未成年,或心智不成熟,或性格上容易產生心理依戀傾向的人等,常常更易成為誘控的目標對象。這種控制不是對人身的限制,但對心理的控制恰恰更難被外界識別,而深陷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