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提振消費?傾聽四千多位消費者心里話丨粵消費復蘇趨勢深調研④
公眾對于消費券的歡迎態度仍然高漲。調研顯示,83%的受訪者反映消費券“太難搶”,有2/3的受訪者更加喜歡“大額消費券”。
在2023年旅游相關的消費預算方面,超過4000元的受訪者比例高達81%,近3成受訪者為自己設定了超過1萬元的旅游預算。
被問及哪些措施會提高購買新能源汽車積極性時,44%的受訪者明確希望政府加大公用充電設施建設。63%的受訪者明確選擇辦理銀行分期買車,另有41%的受訪者選擇線下到店刷卡/掃碼支付。
責任編輯:謝艷霞
2023年是“提振消費年”。作為全國消費第一大省,廣東省的消費復蘇趨勢舉國關注。
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和廣東省商務廳的聯合指導和支持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歷時近兩個月對廣東省三十多家主流金融機構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深調研,并輔以包括美團在內的6大平臺專項數據,發布機構媒體首份廣東省消費復蘇趨勢深調研報告。這更是國內首份以金融機構維度洞察廣東消費市場復蘇趨勢的深調研報告。
《“廣東消費復蘇趨勢深調研——廣東金融機構促消費成效如何?”系列報告》前三篇內容一經發布,即受到監管部門、政府機構、金融機構、企業、互聯網平臺,尤其是公眾的高度關注。
作為促消費的受眾——廣大消費者對促消費舉措有何感受和期待?
鑒于消費需求端的真實情況可為消費供給端的改革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從2月下旬起至3月上旬,通過線下發放問卷、南方周末App線上發放問卷和通過金融機構發放問卷等各種方式開展公眾消費意愿相關調研。廣大消費者踴躍參與。到問卷提交截止時間,累計收回有效問卷4105份。
公眾調研結果佐證了2023年以來廣東各地消費快速復蘇的良好態勢。其中,政府和金融機構協力推動消費券等系列促消費舉措在提振消費信心、提高消費意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調研結果也反映出居民對消費領域的新需求尚未被充分發現。在落地過程中,促消費政策措施還有亟待改善和提高之處。
受訪者主要是城市中產
此次公眾調研自2023年2月21日開始,至3月5日結束。其間,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累計收回有效問卷4105份。其中,受訪者男女比例約為1.15:1。
按年齡段劃分,54%的受訪者在31-40周歲之間,31-50周歲的受訪者占比則達到75%。
從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看,超過90%的受訪者擁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
從受訪者所從事職業劃分,80%的受訪者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或“企業公司職員”。從受訪者的月收入看,月收入1.2萬-3萬元之間的受訪者占比達49%。
根據以上統計信息可以發現,參加本次調研的公眾樣本性別比例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相當,年齡層次主要集中在31-50周歲的中青年和中年人,其中絕大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并在城市中擁有較為穩定高薪的工作,是典型的城市中產人群,也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住房消費最缺彈性
根據公眾調研結果,在1月份的各類消費開支中,餐飲消費無論是頻率還是金額均排名第一。這也直接印證了餐飲業告別疫情影響率先復蘇的現狀。而住房相關消費(包括償還月供、房租等)頻率雖然較低,但其金額較高,在1月份各類消費開支中僅次于餐飲排名第二。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住房消費在居民各項消費支出中占比較高且最缺乏彈性,如能通過相關措施增加該項支出的彈性,則對整體消費復蘇有積極作用。
消費券為何“領而不用”?
經過各方大力宣傳推介,作為重要促消費措施的消費券已經為社會公眾所熟悉。公眾調研結果顯示,公眾主要通過政府公眾號和新聞媒體獲取消費券相關信息,兩者分別占比56%,而網絡平臺、銀行渠道占比分別為32%和20%。
在宣傳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消費券的發放和使用效果如何?公眾調研結果顯示,66%的受訪者領取過消費券,但使用過消費券者只有56%。這意味著還有近半數受訪者沒有使用過消費券。與此同時,消費券使用數量不足領取數量50%的受訪者多達39%,其中約1/4的受訪者表示消費券的使用率低于10%。
消費券為何出現“領而不用”的情況呢?公眾調研結果顯示,消費券的使用限制、面額大小、使用便捷度等原因影響了消費券的實際使用。其中,接近6成受訪者反映在使用過程中受到消費商戶的限制,約5成受訪者反映消費券的面額大小和使用便捷性影響了其使用消費券。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在實測調研中也多次發生消費券在商戶消費結算時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使用的情況。
盡管如此,公眾對于消費券的歡迎態度仍然高漲。公眾調研結果顯示,一方面,83%的受訪者反映消費券“太難搶”,另一方面在更喜歡“大額消費券”還是“小額現金”問題上,2/3的受訪者表示更加喜歡“大額消費券”。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公眾調研結果表明,作為一種惠民生促消費的舉措,消費券已經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同時,廣東居民蘊含的消費意愿和消費潛力巨大,與派發小額現金相比,消費券尤其大額消費券對于拉動消費的作用更大,更受消費者歡迎。
文旅消費復蘇會持續嗎?
2023年1-2月,文旅消費率先復蘇。隨著人們工作生活日趨正常,文旅消費復蘇的趨勢會持續嗎?
公眾調研結果顯示,2/3的受訪者在疫情前每年會外出旅游1-2次;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外出旅游的熱情高漲。隨時隨地的自由行和自駕游等更為靈活的旅游方式成為首選,但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仍然集中在國內,鄉村游和大城市景點游的擁躉旗鼓相當。而選擇出國游、跟團游的受訪者分別只有24%和20%。
在今年旅游相關的消費預算方面,超過4000元的受訪者比例高達81%,近3成受訪者為自己設定了超過1萬元的旅游預算。公眾調研還顯示,公共假期仍然是居民出游的首選時段,超過4成受訪者把旅游計劃放在了五一、國慶、春節等長假期間;同時,也有超過2成的受訪者計劃在工作日休假去旅游。
汽車消費應如何提振?
汽車等大宗消費為何遲遲未見復蘇?公眾調研結果顯示,超過73%的受訪者明確表示2023年沒有買車或者換車的計劃。與此同時,超過51%的受訪者表示,政府目前促消費政策對其購買汽車的意愿影響程度一般。
我們也看到,對于促進個人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普及度已經較高,比如以舊換新、購置稅減免、新能源汽車補貼3項政策的知曉程度,分別達到59%、66%和73%。
以上調研結果顯示,在2022年各汽車廠商加大力度促銷和相關優惠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汽車市場的短期消費潛力被透支,居民購車需求不足是汽車促消費效果不顯著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盡快恢復汽車消費增長?調研結果顯示,在被問及哪些措施會提高購買新能源汽車積極性時,44%的受訪者明確希望政府加大公用充電設施建設。在被問及買車時會選擇哪種購買方式時,63%的受訪者明確選擇辦理銀行分期,另有41%的受訪者選擇線下到店刷卡/掃碼支付。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通過加大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提高新能源車使用的便捷度,可以有效提升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興趣,進而激發消費行為。同時,金融機構也應更加下沉汽車消費市場,與汽車廠商和4S店等加強線下合作,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汽車分期產品,激發潛在客戶群的購車和換車消費意愿。
疫情雖過影響仍在
公眾消費的基礎是現實和預期收入,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企業效益,全部企業的效益加總便是國民經濟。公眾調研結果表明,7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經濟形勢對其消費預期有明顯影響,其中24%的受訪者有強烈影響。
調研結果還顯示,目前消費復蘇態勢并不穩固,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消費復蘇速度差別較大,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領域的消費意愿有待提高;消費復蘇現狀與居民對消費體驗的滿意度預期之間,也還有一定差距;同時,消費者對金融機構在促消費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普遍寄予期待。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疫情雖已過去,但其對經濟的影響仍在,需求端體現出來的就是居民對于未來的收入預期、經濟預期信心有待進一步提振。因此,各方應加大力度促進經濟全面回歸正軌,休養生息,在相關政策的外溢影響方面慎重決策,繼續呵護來之不易的良好復蘇趨勢,盡快重塑居民對于未來的消費信心。
在系列調研報告之后,為探尋中國提振消費的各種有效創新路徑,南方周末將于4月12日在海南省??谑信e辦2023年中國消費發展論壇,鏈接政府、學界和企業等多方力量,搭建開放、公共、高規格的對話和傳播平臺。敬請關注。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