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中國人什么時候想要公正?
現在,很多人對這種腐敗卻運行有效的體制很滿意(也算一種“務實”),問題在于,他們什么時候才想要一個公正的體制呢?
中國人的心靈是本能封閉的,一旦遭受失敗,通常的反應就是關門送客。美國人的心靈則是本能開放的,遭受創傷的反應是改變整個世界。這是兩種不同的自大,都可能導致傷害。中國人可能害了自己,美國人看起來更容易害了別人
記者和作家間,何偉(Peter Hessler)似乎更像后者。他出生于密蘇里州的哥倫比亞市,先后在普林斯頓大學和牛津大學修習英語文學。1991年,他還是大四學生時,就申請加入美國志愿者組織“和平隊”。何偉通過了面試,“和平隊”計劃將他送往非洲支教,“我本來挺樂意去那里的,但隨后得到了牛津的獎學金,學費和生活費全免,于是我收回了申請。”1995年再次提出申請時,有兩件事情已經很不同:他經歷了一次歐亞大陸旅行,對亞洲有了格外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和平隊”開始在中國設立項目。于是他沒去非洲,來了中國,一待就是10年。
1996年到1998年,何偉在涪陵度過了兩年支教生活,出版《江城》一書并由此開啟了寫作生涯。他為《紐約客》、《國家地理》、《大西洋月刊》這樣的美國頂尖雜志撰稿。有人評價說,“何偉的筆下是真中國,是連一些生活在中國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絕認識的中國。”
生活在小地方更接中國的地氣
1994年我第一次來到亞洲。在此之前我對亞洲并沒有什么興趣,更別提中國了。但是我想從東方回家,從英國一路搭乘火車經過俄羅斯,穿越西伯利亞。老實說,當時來中國的惟一理由就是這段鐵路的終點是北京。我原本以為,我不會在中國待多長時間,最多一兩周罷了。
結果俄羅斯讓我有點失望。當時它的經濟很糟,看起來這個國家已經被擊倒了,在莫斯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