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過貴州龍井嗎?茶葉第一大省的貼牌與品牌
“能種茶的地方都把它種下去,有的地方新種植一畝茶園會補貼農戶高達2000元?!?br />
因為貴州茶業起步晚,“這一階段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原料茶”。
湄潭茶葉市場的七百多家主體中,絕大部分在從事外地名優茶的代工業務。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6日《南方周末》)
發自:貴陽、遵義
責任編輯:顧策
2023年3月30日下午,湄江茶青交易市場,茶青交易進入尾聲,買家身后的竹筐裝著當日的“勝利果實”。
又是一年春茶季。2023年3月30日下午5點半,位于遵義市湄潭縣金花村的湄江茶青交易市場變得熱鬧起來。
湄潭是貴州省最大的產茶縣,現有茶園近60萬畝。湄潭縣已連續三年位居“中國茶葉百強縣”第一名。
茶農們背著當日采下的茶青從各個方向涌入市場,二十余個石臺便是茶青買家們的攤位。一臺電子秤,上置一口鐵盆,是每個買家的標配。
茶農們圍簇在攤位前,一旦瞅準時機,就將茶青放在鐵盆里,等待買家的“宣判”。而買家似乎只需一眼便能判斷茶青的好壞。
若買家沉默,茶農就拿起茶青離開。若買家感興趣,便會大聲喊價,而一旁的會計則快速地記賬給錢。
雖然墻上掛著用手機支付的宣傳標語,但市場內的交易主要仍以現金進行。會計們一只手拿著成沓零錢,另一只手還要兼顧按計算器和算賬,多任務同時處理。
這場交易如同龍卷風過境,來去匆匆。不到半小時,市場內只剩下稀稀拉拉幾個買家在收攤,此前門外一位難尋的停車場也已空空蕩蕩。
商販們買回的茶青之后會流向各個茶葉加工廠,經過萎凋、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次日上午,新一年的春茶就面市了。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貴州已成長為全國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
據中新網報道,2019年,貴州茶園種植面積達700萬畝,已連續7年居中國第一。新華社消息稱,截至2022年底,貴州全省茶園面積穩定在700萬畝,年茶葉產量達到45.4萬噸、茶葉產值達到606.2億元。
貴州茶的知名度不高,沒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這樣深入人心的名茶。但由于貴州茶樹種類豐富,有適合茶樹生長的自然條件,貴州茶葉可以用來制作各地名茶,因此被許多人認為是名茶“代工廠”。
“一流的原料,三流的加工”
“貴州的老茶區有深厚的歷史積淀?!辟F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徐嘉民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1939年,民國中央實驗茶廠落地湄潭,湄潭地區的茶業因而得到大規模發展。
貴州省紀委監委網曾詳細追溯這段歷史??箲饡r期,為發展戰時茶葉經濟,緩解經濟壓力,支援持久抗戰,國民政府經濟部任命中央農業實驗所、中國茶葉公司負責此事。
《光明日報》曾刊文稱,民國中央實驗茶廠在之后與西遷的浙大聯手,開展科研,開設茶葉技術學校,培養了一大批茶葉生產技術人才。新中國成立后,該茶廠歸政府管理,其生產的茶葉出口換回大量外匯,支援了國家的建設。
徐嘉民介紹,當時除了湄潭,在貴州的普安、安順、黔西南等地都有一定產茶基礎。1980年代,國家取消茶葉統購統銷后,貴州安順茶葉在全國風靡一時,還曾被摻假售賣?!斑@其實側面說明了貴州茶葉品質好?!?/p>
“從1990年代到2000年代,貴州茶葉的發展進入了停滯期,而福建茶逐步開始發展起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