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資正從建筑業向廣告業蔓延?惡性競爭正放大行業風險
廣告業、建筑業都是這樣。某種程度上,墊資與高周轉等因素一起,共同造就了房地產的繁榮。但墊資也意味著整個行業的情況都系在開發商身上,一旦出現問題,建筑承包人無法回款,就會拖欠銀行、職工、農民工、材料商,引起連鎖反應。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有人網上爆料:某汽車公司對廣告公司、公關公司招標,三個標總計有1.08億的墊資要求。其中某車型廣告要求墊資4800萬,不低于12個月賬期;公關及社會化營銷要求3500萬墊資,不低于9個月賬期;產品策略及創意,要求2500萬墊資,不低于6個月賬期。
所謂墊資,是發包人暫不支付預付款、進度款或結算款,由承包人先自己掏錢,先行進行項目,發包人待項目進展到某一階段或全部完成后,再結清款項。這就是說要拿到業務,廣告公司、公關公司得先自己掏錢承擔項目成本,然后,汽車公司在六個月到一年后才給錢。
房地產開發行業,普遍存在墊資的情況。承建商墊資給開發商建房、裝修是房地產行業的潛規則。不僅開發商要求建筑承包商墊資,建筑承包商也會要求材料供應商、包工頭墊資。墊資反映了這個市場上甲方的強勢地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