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認識AI,更多是為了認識人類自身丨“我們與AI共存這七年”③
“七年來,和圍棋領域一樣,AI在各行業生成超越以往人類認知的信息,這些信息之精確和高效將帶來許多外在的行業結構變化和內在的反思性,也引發一些焦慮不安。不安和抗拒的源頭或許關于人類思維與AI算法的對照:解AI算法 bug不易,破人類思維慣性更難?!?/blockquote>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陳雅峰
2013年LG杯世界圍棋棋王戰,李喆勝姜東潤
“這里面的利害遠遠超過了對索拉里斯文明的探索,因為它所牽涉的是我們自己,事關人類認知的局限性?!?/span>
當我在《索拉里斯星》里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里一震。
2023年3月22日跟李喆通話時,他提到了這本科幻小說——波蘭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萊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不可思議的想象力,寫出了這個人類與外星文明相遇的故事。
索拉里斯星文明是一個類似于智能海洋文明的超級存在,充滿人類科學家不能解釋的現象,“這片活海洋”仿佛一個巨型大腦,它比人類文明領先數百萬年,但它的行為并不依照“人類的觀念”,它不建造城市和橋梁,也不造飛行器或試圖穿越太空,也不試圖征服宇宙,而是“整天忙于進行成千上萬次的‘本體自發變形’”。
2022年7月29日,福建福州,參加世界人工智能圍棋大賽開幕式的小朋友在了解參賽的人工智能圍棋代表
像不像黑匣子里不知疲倦地自主學習不斷進化的AI?
小說里萊姆寫道,承認這片大海具有意識已經需要極大的勇氣,跟這個會思考、擁有心理活動卻非人類觀念的龐然大物“對話”更是要逼瘋人類。
“歸根到底,一個人只能用他自己的大腦來思考?!?/span>
“再說,就算真的和會思考的海洋實現了‘信息交流’,人們究竟希望從中得到些什么呢?他們又能從中期待些什么呢?”
“誰知道呢?也許這樣是值得的,……我們恐怕不會對它有任何了解,但也許能夠了解一下我們自己……”
索拉里斯星上的智慧大海沉默不語,精神瀕臨崩潰的人類科學家喃喃自語。
我是跟李喆通完電話后,才看的這本小說,書上讀到的這些句子,讓我對他的思考和認知更新有了更多理解。
2019年12月19日,韓國首爾,李世石退役告別戰對陣人工智能。李世石宣布退役時說,“AI把圍棋變成勝率的游戲,失去了最初學棋所追求的藝與道?!?
李世石退役的時候,李喆在《圍棋天地》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流傳甚廣。他在文中稱,李世石的退役標志著充滿智慧創造和個人風格的棋士時代的終結,稱之為“一個時代的退隱”。
李喆在那篇文章里借用了文學批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