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萬改裝車的騎行人,為何在公路上進行了無數場“荒野求生”?
一個冷知識,騎行幾乎火遍了去年的所有法定節假日。
玩騎行,開銷基本分三段:入門花費千元到萬元,接著普遍砸上三五萬,再往上是資深燒錢玩家,總花費五萬保底,沒有上限。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騎行熱為什么又在年輕人里流行了。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繼各大網紅運動被吐槽“傷身體”“社交工具”后,一位老牌選手于混戰中穩穩走紅,悶聲發大財,幾乎成為“年度運動”。
它就是騎行,每天上下班時間馬路邊飛馳而過的那些也算。
憑借無可取代的優點,應用場景的多樣,以及被發掘的新玩法新特色,自行車終于又迎來了它的時代。
自行車王國的新篇章
2022年,騎行算是實實在在“年頭火到年尾”,自3月底相關搜索數據飆升后,騎行便開始了對各類平臺、大小假期的稱霸之旅。
2022年前8個月,小紅書上搜索騎行相關信息的用戶頻次同比增長了253%。長假少不了騎行的身影,國慶前攜程站內騎行一日游產品熱度上漲 80%。國慶期間,馬蜂窩站內各地“騎行”相關熱度平均增長超75%。
居高不下的熱度,推進了我國自行車市場恢復穩定增長,并突破新高峰。2021年,我國自行車全行業總營業收入3085億元,行業出口額120億美元,同比增長53.4%,創歷史新高,預計2022年我國自行車市場規模將突破兩千億元。
作為潮流運動風向標,這屆騎友也有著各類爆火運動玩家一貫的屬性:青壯年掏腰包,小年輕給流量。
數據顯示,這屆騎行主力軍為27-39歲的青壯年人群,占比超六成;其次是40-49歲的中年群體,占比近兩成;26歲及以下的人群位列第三,占比16.1%,其中95后、00后是最關注騎行相關內容的兩大群體。
正所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年輕人還在眼巴巴“云騎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