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國家機構行騙何以久盛不衰?嚴厲打擊外亦需提高信息透明度
自稱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司長”的趙錫永,從2010年開始在湖南婁底和云南昆明、玉溪等地行騙,不少政府官員信以為真,甚至聘其為政府顧問。甚至一些高級官員,也被政治騙子忽悠。據《中國紀檢監察》雜志近期一篇文章披露,傅政華、黃興國、秦光榮等人身處高位,卻對“政治騙子”言聽計從、有求必應。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國家發改委日前通過官網發布辟謠聲明,稱內部沒有“全國統一大市場規劃司”。這一聲明所針對的,是近期有人自稱是國家發改委全國統一大市場規劃司特派專員,開展發放統一大市場建設卡、招聘全國統一大市場優秀宣傳員等活動。
冒充中央部委下屬機構招搖撞騙,不是新鮮事。2013年,北京一家咨詢公司就虛構“中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心”,向全國各地的食品企業發送邀請函,邀請企業參加“中國食品企業安全管理高層論壇”并參加評獎,有六十余家企業支付了四十多萬元參會費。2018年,有人假冒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向職業院校發布舉辦職校教師研修班的通知,收取會務費。
這些打著中央部門旗號的騙子之所以能得逞,一方面是利用了民眾對政府機構的信任、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