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城里的蛙造個家

冷冰冰硬邦邦的灰色水泥,一些善于打洞的蛙類無從下手;水泥渠的坡度幾乎呈90度,對于蛙類而言,就像一口深井,無法完成登陸運動,一輩子被困在井底。

雖然找蛙挺有趣,但體驗還是不如觀察鳥類令人滿足?!巴茴愐丛诤永镉斡?,要么在岸上一動不動,偶爾能看到兩只疊在一起交配;但鳥的品種更豐富,能看到它們覓食、喝水、洗澡、求偶等各種不同的自然行為?!?br />
在科研不足的背后,兩棲類動物其實是地球上受威脅最嚴重的物種。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13日《南方周末》)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汪韜

作為徜徉于陸地和水面的兩棲動物,有的蛙類不需要開闊水面,一個小水塘,或者一場暴雨過后的小水坑便可供它們產卵;它們不需要精致的設計,一個簡單壘砌的小土坡,便可供它們從水里爬上陸地。(農健/圖)

春日上海,白玉蘭總是最先報到,翠柳抽出嫩芽,粉色海棠花掛滿枝頭。蛙類的生物鐘也被大自然擰好了發條,有條不紊地行進。

驚蟄前后,人們俗稱的癩蛤蟆——中華蟾蜍的蝌蚪寶寶最先從卵中孵化,它們如墨汁般漆黑,成群游動時仿佛流淌的水墨畫;隨著溫度上升,澤陸蛙、金線側褶蛙、黑斑側褶蛙和飾紋姬蛙也從冬眠中蘇醒,雄蛙通過嘹亮的歌聲吸引配偶,歌唱比賽從春季持續到夏季;北方狹口蛙僅在暴雨后出現,平日難覓影蹤,它們是在上海剛被發現不久的“外地蛙”,人生地不熟,先低調做蛙為妙。

有著偽裝色的澤陸蛙。(海貍供圖/圖)

2013-2015年開展的上海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發現,這六類蛙組成了上海的蛙類社會。然而,上海歷史上存在的蛙類曾有14種,一大半已經消失,現存物種種群密度也急劇下降。

城市里的小水坑被清理干凈,溝渠、河道岸坡被硬化成冷冰冰的灰色水泥。蛙類失去了家。

幸好有人正在做一些微小的嘗試,給城里的蛙造一個家。作為徜徉于陸地和水面的兩棲動物,它們有的不需要開闊水面,一個小水塘,或者一場暴雨過后的小水坑便可供它們產卵;它們不需要精致的設計,一個簡單壘砌的小土坡,便可供它們從水里爬上陸地。

挖坑 

上海人海貍是自然之友“上海行動網絡”的發起人之一,亦是一位自然教育老師,海貍是他的自然名——自然教育者喜歡給自己起個動物或植物的名字。海貍在寶山區長大,童年時,他居住的村莊還未組成城市的一部分,夏夜時分,每個失眠的夜晚,總有農田中聒噪的蛙鳴陪伴。長大后,村子被納入擴張的城市,田地變為工業園區,村口小路變成了外環高速公路,車輛川流不息,但蛙鳴幾乎消逝。

海貍現在常常到家附近的外環林帶中散步,也會帶領學生來此觀察自然。這段外環林帶保留著多處天然水面,連通黃浦江,水位也會受到潮汐的影響,如呼吸般起伏。春天,中華蟾蜍的蝌蚪正在岸邊暢游,它們習慣聚集在淺水岸,岸邊的水草和藻類既為它們提供食物,也是抵御天敵大魚的屏障。

2022年夏季,上海遭遇高溫干旱,他覺察到,一些依靠小水塘和雨水坑繁殖的蛙類,面臨生存危機。8月,抱著試試看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