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SWIFT系統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為跨境結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標準化、自動化的通訊業務,提高了全球支付的便利性,被廣泛使用。但近些年來,SWIFT系統多次被西方國家用作金融制裁的工具,破壞了其“中立性”原則,迫使更多國家尋找替代方案,并同時推動了全球“去美元化”的深入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陳雅峰
智能手機屏幕上顯示著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標志
何為SWIFT系統
SWIFT全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于1973年成立。1977年5月,SWIFT系統首先在歐洲開始運行,隨后擴展至北美地區。1980年,SWIFT通過設在香港的操作中心為遠東地區機構提供服務。SWIFT系統目前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家金融機構使用,業務范圍從一般的跨境清算業務擴展到信用證、資金市場、貨幣市場和證券等領域。SWIFT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因此遵守歐盟和比利時法律。
SWIFT系統是為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而設立的支付報文系統。SWIFT系統中傳輸的是企業跨境結算和銀行間跨境清算信息,對所有貨幣開放。雖然美元的跨境結算和跨境清算信息是通過SWIFT系統傳輸,但美元跨境支付是通過美元清算銀行和美國的美元清算系統(CHIPS)實現,從嚴格意義上講,SWIFT系統和美元清算系統不能混為一談,SWIFT系統是國際結算的重要基礎設施。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董事長
SWIFT系統何以“武器化”
SWIFT作為設立在歐洲的非盈利組織,自成立以來一直恪守中立原則,避免被某一組織所操控。按照SWIFT既有規則,有兩種情形會被剔除出SWIFT系統:一是踐行內部管理規則,SWIFT管理機構認為向有關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有違會員準則,會將其剔除出SWIFT系統。二是履行法定義務。若歐盟發布了金融制裁法案,遵守歐盟法律的SWIFT則必須執行。美國作為歐盟以外的國家,其所發布的法令,對SWIFT沒有直接約束力,但礙于違反美國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