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特讀《富種起源》丨當思維跳出馬爾薩斯陷阱

在前工業化時代,經濟在人均意義上長期陷于停滯,主要原因不是總量被人均抹平了,而是高增長的效用品社會被來自高人口增長的生存品社會的移民和軍隊占領,導致增長不能持續。

責任編輯:劉小磊

吳樂旻著《富種起源》,中信出版社,2023。

說起2023年初出版的經濟學書籍,經濟史學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吳樂旻博士的《富種起源》無疑是讀者最期待的幾本之一。早在這本書出版之前,我就聽多位學界朋友推薦過它,蘭小歡教授更是將它比作“出自經濟學者之手的《人類簡史》”。而書名同時嵌入了《國富論》和《物種起源》,也體現出作者構思全書時恢弘大氣的格局和“野心”。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看,本書完全對得起同行們的推薦和讀者的期待,也代表了年輕一代社會科學工作者不甘于做西方主流經典學亦步亦趨的跟隨者,勇于發表有獨創性和挑戰性的新觀點的雄心。

本書探討的重點問題在我看來包含兩個:一是“馬爾薩斯為什么錯了”;二是“如果低水平發展陷阱不是馬爾薩斯理論說的那樣,那它是由什么導致的,以及人類如何跳出低水平發展陷阱”。

關于第一個問題,長期流傳的“馬爾薩斯陷阱”理論一般認為,在農業社會里,由于糧食的產量上升是線性的,任何糧食的增加或者經濟的增長因為糧食多了生育率就提高,而被更快速的人口上漲抹平,導致的結果是人均生產總值的停滯乃至衰退崩潰。作者通過對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