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恢復與擴大消費,怎么看和怎么辦

4月12日,2023年中國消費發展論壇在海南??陂_幕。此次論壇由海南省商務廳、廣東省商務廳指導,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南方周末報社承辦,匯聚政府、學界、媒體、企業等多方力量,以“擴大消費與消費結構轉型”為核心議題展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云端參會,并發表主題演講《恢復與擴大消費,怎么看和怎么辦》。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一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當前,隨著經濟基本面和市場預期的改善,消費需求明顯增大,線下消費加快恢復,服務消費、商品零售持續回升。今年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5%。從趨勢看,我國消費已進入加快恢復軌道。目前多數機構都預測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6%~7%。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消費回升的動力還不夠強勁。今年前兩個月消費價格明顯走低,反映了消費需求仍顯不足、恢復和擴大消費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第一,恢復和擴大消費受到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的影響。消費受疫情沖擊影響最大,去年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0.2%,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降至32.8%,與疫情前五年平均60%的貢獻率相比,下降幅度比較大,這也預示著今年恢復和擴大消費的空間較大。

從前兩個月的數據來看,旅游、餐飲、電影、交通、住宿等服務消費反彈明顯,商品零售中基本生活品消費恢復較快。但汽車、通信器材、居住類等耐用消費品零售仍有下降,表明恢復和擴大消費仍需改善居民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

    第二,恢復和擴大消費仍有賴于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在經歷了三年疫情沖擊后,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受損較為嚴重,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通過財富效應對居民消費造成沖擊,居民的消費行為更為謹慎,儲蓄意愿仍然較強。今年前兩個月,住戶存款增加近七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人民銀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趨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仍占61.8%,創我國有統計以來的新高,恢復和擴大消費仍有待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修復。

    第三,恢復和擴大消費需要改善居住類商品消費。居住類商品消費包括家用電器、家具、裝修等,在消費中占比接近10%,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受疫情影響,房地產市場持續回落。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明顯改善,降幅分別較2022年大幅收窄4.3%和20.7%,但仍處于收縮狀態。居住類商品消費持續走弱,恢復和擴大居住類商品消費仍有待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回升。

    第四,恢復和擴大消費還受到人口總量和結構變化的影響。去年,中國人口凈減少85萬,人口老齡化加快,對消費需求特別是消費類需求的影響最大。人口總量減少會影響消費需求,老齡化加快將降低居民的消費傾向,在中長期將對擴大消費需求形成常態化制約。這一長期趨勢與疫情后影響消費恢復的短期因素相互疊加,對恢復和擴大消費形成新的壓力和挑戰。

    與此同時,受全球經濟低迷、通脹高企、美歐等主要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外部需求擴張明顯放緩,我國出口下行壓力持續增大。此外,外貿出口在受到周期性因素影響的同時,還將受到更長期的結構性因素的影響。疫情期間明顯好于預期的出口增速,今年大概率將明顯回落,進一步增大擴內需的壓力。而隨著擴大投資的空間收窄和投資增幅難有明顯上升,擴大消費對經濟運行的整體好轉就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加快恢復和擴大消費將成為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的主要動力。

    那么,怎么恢復和擴大消費?

    首先,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政策重點。自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提出擴大內需戰略以來,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的要求,擴內需的政策重點多以擴大投資需求為主,并形成了一整套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擴大投資的政策框架和工具。但擴大消費的手段和政策工具較為有限,隨著擴大投資的空間收窄和邊際效率的下降,擴大消費對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作用逐步顯現。2013年至疫情前,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0%左右,消費始終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我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城鎮人口超過歐洲總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超過美國總人口。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上收入群體的擴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將進一步顯現。從中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的持續恢復,消費率將穩定在60%以上,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60%。而從短期來看,消費企穩回升對全年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尤為重要?;謴秃蛿U大消費,需要創新擴大消費的政策工具,形成促進消費的政策框架,完善擴大消費的體制機制,釋放消費的需求潛力。

    其次,恢復和擴大消費要以改善預期為重要前提。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也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要抓住經濟加快恢復的窗口期,回應市場關切,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提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信心,繼續優化完善助企紓困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幫助大量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恢復元氣,創造和擴大就業崗位。同時,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擴大公共服務支出,提高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傾向,讓過去三年被疫情抑制的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第三,恢復和擴大消費要突出重點。重點激活服務消費,推動旅游、餐飲、零售、交通、住宿、文化、娛樂等行業快速恢復,恢復消費市場的人氣,激活汽車和居住類商品消費,帶動消費市場的復蘇。激活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既提升居民消費便利度,又助力培育消費新業態。激活中心城市消費,繼續辦好上海進博會、廣州廣交會、北京服貿會、海南消博會,增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消費中心對消費的引領帶動作用。

    第四,恢復和擴大消費要放松中高端商品和服務消費的限制性措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成長性最強的中高收入群體,這部分人是購房買車、教育醫療、休閑旅游等中高端商品和服務消費的主力軍,是引領消費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對擴大消費的支撐作用最強。建議放松住房的限購措施,適當降低按揭貸款利率和首付比,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放松大城市汽車限購措施,通過擴大城市路網來緩解擁堵的壓力。同時,增加教育、醫療等中高端服務的供給,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第五,擴大和恢復消費要以改革創新來激活潛在的消費需求。我國有近3億農民工,已經占到4.6億城鎮就業人員的近65%,但農民工在城鎮落戶并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方面仍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研究,如果農民工按照城市居民消費方式消費,人均消費支出將增長30%。要加快戶籍制度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打通農民工在城鎮落戶的通道,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激發潛在的消費需求。

    總之,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擴大內需的優先位置,有效改善市場預期,突出重點并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通過改革創新,消除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性障礙,激活潛在的消費需求,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推動我國經濟整體好轉,并開啟新一輪的增長周期。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