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寧談上古漢語:秦漢的人說話是什么口音?
責任編輯:劉悠翔
大家好,這里是南方周末“有點文化”播客,我是這一期的主播王華震。這一期我們請到的老朋友是鄭子寧老師。鄭子寧老師多年以來都是網絡上活躍的漢語音韻學的普及者,今天我們想聊的話題是有關上古漢語的經典著作:《上古漢語新構擬》。
鄭子寧老師畢業于墨爾本大學。了解英語、法語、土耳其語、老撾語等,熟知常州話、上海話、西安話、廣州話、??谠挼榷喾N漢語方言。
我們今天可能會覺得聲調是漢語的特征,但實際上中國人發現漢語有聲調是很晚的事情。最早是當時梁武帝問“誒,我好像聽說最近有人研究出來(漢語)是有聲調的”,手下拍馬屁說到“天子圣哲”嘛,就是四個聲調。在這之前,中國人就沒有說過漢語是有聲調的,那當然也有可能,一是沒有發現,二是漢語本來就沒有聲調。
實際上歷史上也并不是真的一個叫倉頡的人,一次把體系設計完整,其實是一個拼拼湊湊堆堆疊疊的體系。在這樣的基礎,后來有一些適合當其他的詞根的聲旁再拿來用。逐漸形成了今天這個漢字體系。
我覺得在這種角度上來講語言之間是平等的,沒有高級低級之分。不光是漢語,不比英語、法語低級,同樣漢語也沒有比少數民族語言,普通話也沒有比方言更高級,我覺得就是語言是一個不存在等級的事物。
【本期嘉賓】
嘉賓,鄭子寧,作家,代表作品有《東言西語》《中國話》《南腔北調》
音頻剪輯/王潔平
運營推廣/邵瑞兒
實習生/胡倩華 趙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