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創新學校,是在保衛未來的多種可能丨記者手記

我在一個極其殘酷的應試環境中成長起來,每月一次的考試、最晚能到凌晨的自習以及日復一日排名中艱難生長的同學情誼,讓我質疑創新學校教育開放、自由的教育理念。

我也和學校里的老師分享了我中學母校的事。在問完所有問題后,老師們讓我多講講我在母校的生活,因為這些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故事。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2年6月10日,在廣州某創新學校里,學生根據昆蟲和植物主題創作的作品。(吳筱羽/圖)

2022年夏天的一個悶熱下午,我受邀到廣州一所創新學校參觀校園開放日的活動。

我對開放日全無興趣,此舉完全是為了“拯救”一篇稿子。在此之前,我們曾采訪過這所學校的創始人,在經過若干個小時的采訪后,我們悲傷地發現,獲取的素材無法支撐一篇稿子的寫作。

素材并非平平無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所成立于2016年的學校,其創始人的名氣遠比學校本身更加顯赫。創始人畢業于清華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是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早期的生源大部分來自創始人原有的家長粉絲。

采訪素材無法成稿的原因之一,和成長經歷有關。我在一個殘酷的應試環境中成長起來,每月一次的考試、最晚能到凌晨的自習以及日復一日排名中艱難生長的同學情誼,讓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