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較快增長,為何引發通縮之辯?
“總的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
從信貸結構上看,企事業單位貸款是驅動人民幣貸款增長的主要力量,占到新增人民幣貸款的84.8%。
為了償還地方債,部分資金再次回到銀行,未能進入市場流動。
責任編輯:馮葉
2022年二季度CPI漲幅比較高,影響2023年二季度CPI漲幅可能保持低位。
2023年4月18日,202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出爐,GDP增速為4.5%,高于市場預期。
過去一周內,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3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兩大指數雙跌,與央行公布的一季度M2高位增速存在差異。
隨后,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發表“通縮已開始”一文,引發經濟學界激辯。
相對于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對于中國經濟而言較為陌生。通常來說,通縮指的是市場上貨幣供應量少于市場實際需要的貨幣流通量,從而引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持續下跌的現象。
在西方主流經濟學中,判定通貨緊縮通??慈齻€要素,也叫“兩下降,一伴隨”。一是物價水平持續或長期下降,二是貨幣供應量下降,三是伴隨著經濟衰退。
4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回應稱,“總的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
他表示,上述通縮三要素均未出現。從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