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飚:音樂是“打”出來的
為什么我們的音樂會不能辦成周杰倫的演唱會那樣,臺下的觀眾可以“無法無天”,可以“隨心所欲”?
挽救古典音樂不是把人塞到音樂廳里去,讓人不敢鼓掌,不敢咳嗽。這是教條的,音樂應當給人歡樂,給人享受
李飚長得很有氣勢,眉宇間透著英武,甚至帶有一種威嚴。演出時,他不像別的樂器演奏家那樣西裝革履、正襟危坐;他得穿一件寬松的衣服,前后左右地奔波折騰,一會兒打鼓,一會兒敲鑼,穿梭在馬林巴琴和顫音琴間;有時候,拍掌、跺腳也成為他的表演方式。一個節目下來,必定氣喘吁吁。
但他很享受這過程。在德國奔馳汽車的邀請下,去年,李飚進行了數十場中國巡演。香港的演出結束時,觀眾為他和他的樂隊鼓掌足足6分鐘,有人甚至雙腳跺地、歡呼雀躍。那原是一座肅穆的音樂廳,觀眾通常優雅、矜持,乃至不敢咳嗽出聲。
李飚說,他就是想打破壁壘:為什么我們的音樂會不能辦成周杰倫的演唱會那樣,臺下的觀眾可以“無法無天”,可以“隨心所欲”?所以,他的演奏會上,樂團的成員引導觀眾互動:按預定的節奏拍手、拍肩、頓地、打響指。2008年11月29日的北京中山音樂堂,近千名觀眾被臺上的這些“打手”們引領著,共同演繹了一出極具震撼效果的行為藝術。就連會場保安也被吸引,擅離職守,跟著“high”起來。音樂堂的木地板咯吱作響,人們的手舞足蹈顛覆了那里慣有的寧靜。
就在10年前,李飚還看不到打擊樂的前途。每次接受媒體采訪,被問起他過往人生中的坎坷挫折,李飚一直說自己唯一的困難便是“沒有希望”。別的孩子從小練習鋼琴、小提琴可以指望考級、參加比賽,可以盼著未來成名成家、發行唱片、舉辦專場;但當年學打擊樂的人,沒有這樣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