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邏輯:“劉華強”們為什么愛讀《狼圖騰》?
“社會邊緣人”也迫切需要一種道德理論,來解釋自己無底線攫取金錢和利益的行為。一方面是使自己邏輯自洽,甚至得到某種內生的精神激勵,另一方面也是對外界的一種合理化解釋——我是“狼”,你是“羊”,我天生就該吃羊,而你天生就該被我吃,如果你不想被“吃”,那就變成“狼”跟我一起去吃別人。
《狼圖騰》所建構的“狼性”中的所謂“團隊精神”,也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層級結構提供了某種理論依據,對狼群秩序的想象被投射到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建構之中,為組織的存在和延續提供了一種文化上的解釋和支撐。
而黑社會性質組織鉆研《狼圖騰》的行為,通過灌輸“狼性高貴”“羊性卑微”而塑造出加害者有理、受害者有罪論,完成了對組織成員的“改造”,使其成為更“合格”的組織成員。
責任編輯:陳斌
隨著“你這瓜包熟嗎”的視頻在各個平臺的熱度居高不下,曾經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征服》在二十年后再度走紅,也再次引發了觀眾對電視劇人物原型的關注。
《征服》取材于河北石家莊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打黑除惡的真實案例,劉華強的原型就是石家莊市當年有名的“黑老大”張寶林,劉華文的原型就是張寶林的弟弟張寶義。有趣的是,在《征服》播出六年之后,張寶義也步其兄張寶林的后塵,以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敲詐勒索的罪名被判處死刑。
愛看小說的黑社會
盡管在電視劇中,劉華強心思縝密,兇殘狡詐,相比之下劉華文只是一個次要角色,但在現實中,張寶義領導的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在兇殘方面不輸其兄張寶林,在組織的嚴密性和紀律性上則遠遠超過,其組織不僅有層級明確的金字塔結構,而且還有組織文化。
張寶義要求手下必讀《教父》和《狼圖騰》兩本書,并交流讀書心得。一方面,他教育成員忠于自己,忠于組織;另一方面,他給手下灌輸他的“文化觀念”:只有血腥的暴力掠奪才是生存之道?;谠摲缸锝M織表現出的這些特點,其犯罪事實被專門收錄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編著的《打黑除惡辦案手冊》,作為典型為各級政法機關提供工作參考。
《教父》是一部描繪美國的意大利黑手黨恩怨的長篇小說,黑社會分子以此為藍本進行“犯罪模仿(Imitation of crime)”并不奇怪。而《狼圖騰》這樣一部以人與動物和自然之間關系為主題的小說在犯罪活動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筆者在好奇之余搜索相關信息,發現類似的現象并非孤例,就在張寶義被執行死刑的當年,黑龍江綏芬河警方打掉一個自稱“狼團”的盜竊團伙,成員年齡最大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