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慢性疾病自報率低,健康不平等如何影響我們?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高血壓、糖尿病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在城鄉是一樣的,但農村人群自我匯報的發病率低于城市。城鄉之間的疾病知曉率、治療率和發病率存在較大差異。而且,農村中老年人自報比較多的是疼痛類疾病,這也引人深思。這些巨大的系統差異都反映了城鄉之間高效優質的衛生服務可及性的差別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周建平
馬曉晨,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衛生經濟學會公共衛生經濟專業委員會委員。2015年博士畢業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斯坦福大學聯合培養。
2020年,學者馬曉晨在基于北京大學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的數據分析城鄉居民共病的疾病譜差異時發現,城鄉之間中老年人自我匯報的慢性疾病有很大不同。在城市,排名前三的疾病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農村自報比較靠前的則是疼痛類疾病,比如胃痛和關節痛。但實際上,從客觀的流行病學調查來看,高血壓、糖尿病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在城鄉是一樣的。這個發現,成為他正在主持的國家項目(《基于行為經濟學理論的農村心血管代謝疾病健康管理模式及政策優化研究,2022/01-2025/12》)的其中一個線索。
農村人群自我匯報的發病率為什么比城市低?
“這背后顯示出城鄉之間基本衛生服務可及性差異所造成的疾病知曉率、治療率和發病率的差異。而且,疼痛在醫學關懷里屬于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創傷,為什么農村的中老年人自報的都是疼痛類,這也引人深思。這些巨大的系統差異都反映了城鄉之間高效優質的衛生服務可及性的差別?!瘪R曉晨說。
城鄉之間健康的系統性差異,也出現在他多年前對農村兒童眼健康的調研中。
2011年,馬曉晨在西部農村地區的學校調研時發現,班上的孩子們喜歡瞇著眼睛看黑板。類似的場景與他在城市里觀察到的迥然不同,“城市學校每個班里總有幾個戴眼鏡的孩子?!彼闷孢@個差異背后的原因,與農村學校的校長聊起,對方不以為意,“我們的孩子眼睛好得很?!?/p>
“其實真不是?!瘪R曉晨后來與團隊調研了西部地區的252所學校、超過兩萬名學生,結果顯示,近視的孩子中超過85%的人沒戴眼鏡。這與麥肯錫于2019年發布的報告《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消除不良視力——2050年如何消除未矯正的屈光不正?》里描述的情況相吻合。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共有27億人的不良視力未得到矯正,其中中國人群占比22%,約為5.9億人,位居全球第二。
2012至2014年,馬曉晨與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干預實驗:在西部地區免費分發眼鏡,做健康宣教幫助當地學生改善視力和心理焦慮。后來他將這項實驗寫成博士論文,并以此獲得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的教職。
自2009年在美國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起,馬曉晨的研究始終圍繞健康不平等,“我們提倡全民健康,但怎樣讓更高效優質的衛生服務覆蓋到更廣袤的農村地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辈恢皇寝r村兒童的眼健康,最近幾年,在老齡化的背景下,他的視角同樣瞄準農村人群多重慢病的管理模式及政策優化。以他2023年正在做的關于農村心血管共病的項目、2018至2020年針對農村老人白內障問題的項目為例,他發現盡管醫學在這些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許多人患病后未能“早診早治”?!霸诩s定俗成的社會規范下,許多老人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相對靠后的位置,健康需求尤其更后?!狈N種觀察讓他看見數據背后的人性(humanity beneath the data),并愈來愈理解單一干預實驗不起效果的原因。
《南方人物周刊》近期采訪了馬曉晨,對話由他針對農村兒童眼健康的一系列干預實驗開始,談及農村兒童和老人的抑郁比例、醫療體制改革背景下公共衛生治理的碎片化,以及一個研究者在健康不平等現實下的無力和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