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苑村:藝術融入鄉村的一種可能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方迎忠 鄭潔

3月19日,北京下苑村,陶藝雕塑家鄭玉奎在工作室給昌平區老年大學興壽分校的學員上2023年第一期陶藝課。十幾位學員都是鎮里的村民,年紀最大的已84歲(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圖)

村民王寶珠的工作室就在自家院里,有120平米,挑高7米,很敞亮。在農村,這樣的房屋結構不常見。和王寶珠共用一個工作室的畫家黑子(本名申建軍)說,這個空間好,適合畫大畫。

北京城區以北50公里的昌平區興壽鎮下苑村,面積1.2平方公里,王寶珠的工作室就坐落在村口不遠處。大開間一分為二,黑子和王寶珠各占一邊。周末遇上了,偶爾交流一下。王寶珠有時不確定怎么調色,會向黑子請教。他不好意思地解釋,自己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只能憑著感覺試。

村民王寶珠正在根據少年時的記憶,描繪當年昌平修鐵路的場景。畫面中有上百人,復雜的構圖和大場景對他是個挑戰(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圖)

1995年起,下苑村陸續有藝術家進駐,建立工作室,或是開工作坊、做藝考培訓。1990年代后期,中央美院的教師錢紹武、田世信、王少軍等陸續來到下苑村。2000年,錢紹武給這里題字,寫下“下苑藝術家村”。

將近三十年過去,藝術家有的住下,有的離開,有的回來;在藝術家和一百五十多戶村民的合力下,下苑村的生態發生劇變,藝術與生活緊密相連。

藝術家黑子給王寶珠講解顏色在光線下的過渡和變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圖)

63歲的王寶珠最出名的作品系列是驢。墻上大大小小的畫、工作室角落摞滿的畫板只是“冰山一角”,他笑著說,這批畫前不久剛參完展回來。六七年前,他第一次受邀參加畫展,帶著畫作去了前門琉璃廠。后來,他的畫作又陸續出現在北京798藝術中心和炎黃藝術館等。

“特別質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