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基:當程序員去寫推理小說
世界對他來說是一個程序和謎題之網,男女情愛、最新科技、社會問題都可以是小說的懸念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香港
責任編輯:周建平
陳浩基在日本東京文藝春秋本社前留影
陳浩基
香港推理作家,1975年生。曾獲“臺灣推理作家協會征文獎”首獎、“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長篇小說《13·67》獲“臺北書展大獎”“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香港文學季推薦獎”,日文版囊括2017年“《周刊文春》十大推理小說”、原書房“十大本格推理小說”海外部門雙料第1名和2018年寶島社“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海外部門第2名、“本屋大賞”翻譯小說部門第2名、booklog海外小說大賞,創下華文推理小說在日本出版界的空前紀錄。近年在內地出版多部作品,其中短篇集《第歐根尼變奏曲》于2022年底出版。
2023年了,推理作家還能玩什么花樣?
密室、火車早已被前人寫得片甲不留,倘若柯南·道爾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魂魄降臨,新時代的作案手法大概很難引起他們的訝異,倒是后輩們創作時借助的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和網絡技術,說不定能讓他們感到驚奇。
以香港作家陳浩基為例,缺乏靈感時,他喜歡點開google map,隨手一按就跑到南美洲逛街,在看不懂的西班牙文路牌之間流連忘返;又或是登錄某個隨機生成若干關鍵詞的網站,依序將這些莫名其妙的詞語串聯起來,“寫成亂七八糟的極短篇小說,權當習作?!?/p>
他時常坐于港島西固定的咖啡館,徒手擺弄時間和空間?!耙郧澳阋闅v史資料,只能老老實實去翻舊報紙和書本,現在香港的舊報紙全部掃描上來電子化了,可以隨時查閱100年前的消息,比如1972年8月16號是晴天還是雨天?!?/p>
不知道給角色取什么名字,就點擊behind the name.com,上面能查到全世界所有人名的淵源;構思情節時,拿出iPad,畫出規整的人物關系圖和情節走向,以及發生兇案的房屋的平面圖。他將這塊隨身攜帶的工具使用到了極致,不僅是整理思緒的草稿本,更是檢驗推理能否成立的重要物件。
畫好的平面圖用家居設計的程序一鍵3D化?!吧踔量梢宰哌M去,親臨其境。你會知道這個環境里發生密室殺人,從A房間走到B房間,距離大概多遠;在哪個轉角會看到些什么;如果有扇窗又會看到什么東西……我記得寫過一部奇幻小說,原本是說他們在西翼的門后發現了某些東西,畫了出來才知道看不到,才改成東側的門?!?/p>
寫了十幾年推理小說(看的時間就更早了),在陳浩基的觀察和體會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