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姓鴨改回nià?技術上不成問題,但姓氏關乎歷史文化傳承丨快評
罕見姓氏猶如活化石一樣昭示著豐富的歷史信息,相關討論總能讓人“感受一下”歷史文化,諸如“第五”姓源于秦漢之際遷徙齊國貴族、“爨”姓始于職官名/少數民族這樣的故事總能不時“出圈”,讓當代人也能感受到古老姓氏蘊含的文化財富。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一則“因姓氏太罕見,全村改姓鴨”的新聞引發關注。在云南麗江,一支以鳥為圖騰的家族,姓“nià”(上“鳥缺四點”下“甲”)。因姓氏太罕見,全村老少集體改姓“鴨”。
據報道,該村村民是傈僳族,這個稀有姓氏已經使用了幾百年,源自族群的圖騰,意為“鳥兒”。多年來因為生僻字的原因,在辦理各種證件與賬戶時遇到重重阻礙,也經常因為誤讀誤寫鬧出笑話。村民們經過商議,決定集體改姓為“鴨”,希望以此方便日常生活。
這并不是“生僻字姓名”第一次成為新聞,甚至不是此次當事村民第一次引發熱議。早在2007年3月,教育部就在網站上回復了nià氏“姓名無法錄入電腦,帶來諸多不便”的問題。當時教育部的回復是,“公安部已制作了專門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徹底解決問題,需要盡快收集整理姓名用字提交國家標準進行編碼”。
其實這個話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