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爆炸、空天逐鹿……太空軍備競賽為何如火如荼丨智庫視點

“‘國際太空合作可以安全地與地緣政治沖突隔離’的情況已發生巨大改變”

與冷戰時期的“兩強爭霸”明顯不同,“群雄逐鹿”是當前及未來太空軍備競賽的一個基本態勢

責任編輯:姚憶江

當地時間2023年4月20日,美國得克薩斯州,南帕德雷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艦和超重型運載火箭從星際基地發射后爆炸。(視覺中國/圖)

近日,世界各國的航天活動如火如荼。

2023年4月20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最新消息,稱“史上最強火箭”的“星艦”(Starship)當日發射失敗。

3月11日,美國太空初創公司“相對論”嘗試發射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但最終因為火箭故障而叫停。這已經是該火箭一周內第二次發射未能成功。

近年來,太空領域發展持續升溫,博弈較量愈發激烈。

2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媒體報道,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期間,美國太空軍作戰部長布拉德利·錢斯·薩爾茨曼將軍提出“太空將成為國際競爭領域”這一問題。

早前,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團長康斯坦丁·沃龍佐夫表示,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征用太空中的民用基礎設施參與軍事沖突。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則表示,華盛頓針對任何襲擊美國基礎設施的行為都會采取回應措施。

而在2023年新年伊始,全球就進入了軍事衛星的密集發射模式。

1月15日,太空探索公司利用獵鷹重型火箭執行美太空軍USSF-67發射任務,將CBAS-2軍事通信衛星和攜帶五個軍方載荷的LDPE-3A環衛星直接送入GEO軌道。1月26日,日本航天局(JAXA)利用H-2A火箭發射了一顆IGS-7雷達軍事衛星。

各種太空軍事活動背后,是主要太空國家為了搶占戰略高地、提升太空實力、獲取斗爭籌碼而競相謀勢布局的一系列戰略舉措。尤其是當前的俄烏沖突,是太空軍事領域加速發展的重要推手,太空軍備競賽之勢如今已經難以逆轉。

空天“群雄逐鹿”

太空軍備的發展,各主要航天國家一般都會在政策、力量、能力、指揮、研發、演練等方面下功夫。但在各自道路的選擇上、步伐的快慢上、發展的程度上存在不小差異,整體上呈現出漸次完善、波浪式推進的特點。

其中,美、俄等第一梯隊在已有基礎上繼續謀求深化,而日、印、德、法等第二梯隊奮起直追、謀求入局,此外歐洲作為一個集團出現發展勢頭也值得關注。

美國是太空軍備競賽的始作俑者。從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出發,美國一直以來都將太空視為維護其國家利益的“高邊疆”。

在太空政策上,早在2017年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中就明確指出,“美國必須維持在太空自由行動的領導地位,任何干擾或攻擊美國太空資產并對其利益造成威脅的行為都將遭報復”。2020年,國防部發布的《國防太空戰略》中進一步強調,太空是美國未來爭奪的戰略要地,將“建立全面太空軍事優勢”。

在力量建設上,美國于2018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