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事】活法
想想著名的屠格涅夫和福樓拜、托爾斯泰的交往,還有莫泊桑與左拉、于斯曼的‘梅塘之夜’聚會。那些人聚到一起,整天爭論的可不是版稅,都是思想、技藝和社會良知
責任編輯:馬莉
五個老朋友、朋友的朋友,湊了一個局。
有拍電影的、做生意的、當刑警的、干出版社編輯的,當然還有我,一個碼字兒的。
酒過兩圈,做生意的問大伙兒:“現在感沒感覺到經濟危機的壓力?”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每個人的程度各有不同。
接著拍電影的問我,現在還寫不寫電影方面的評論,我說寫,但比前段寫得少了。“那能不能給我介紹一兩家能發影評的媒體?”“可以呀,你想為哪部片子做宣傳?”
“不是做公映影片的宣傳,是想寫點自己對一些影片的思考和感受。有現在的新片,也有影史上的經典。”“那就要等哪天碰到合適的專欄約稿了。你這類文章,一般都歸入專欄,而且也不是每家媒體都能給出版面的……”我解釋道。“我發現有些媒體也挺功利的。有的大片上映前,先找一堆寫手把評論寫好了,預先發出去,這樣好把大家都吸引進影院,他們在幫導演干這個活兒。”電影哥們兒說。
我笑:“這就是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