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工廠爭議:有環境違法違規記錄,還“綠”嗎?
2023年3月公布的第七批綠色工廠最終名單里,45家企業存在環境違法違規記錄。
綠色工廠評選背后爭議的焦點是,“環境污染事故”如何定義?企業環境違法違規記錄是否構成綠色工廠參評“一票否決”條件?
各地評審的尺度不一,也造成不同省份入選的綠色工廠環境表現不同。來自浙江、上海、江蘇、黑龍江、重慶、四川的企業環境表現較好,近三年來在綠網數據庫中沒有環境違法違規記錄。
一家綠色工廠的綠色亮點是什么,有何生態價值,能為同行作何示范,都應進一步公開相關信息。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有環境違法違規記錄的企業能否評為綠色工廠?有的認為不構成性質嚴重的“環境污染事故”,便具備參評資格;有的認為守法應該是硬杠,一條環境違法記錄都不應該存在。
一家國家級綠色工廠,是否允許其存在環境違法違規記錄?
2023年3月23日,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度國家級綠色制造名單。自2016年起,為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工信部開始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包含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其中綠色工廠是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支撐單元,至今一共發布了七批名單。
獲評綠色工廠,能為企業帶來諸多好處。各地鼓勵政策不同,有的給予多達100萬元的資金獎勵,有的開設綠色審批通道,有的在錯峰生產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期間可以不納入停產限產范圍。
非營利性環保組織“廣州綠網環境保護服務中心”(下稱綠網)發現,2022年度名單上的874家綠色工廠中,自2019年9月16日至今,有45家企業存在環保違法違規記錄167條,包括超標排污、無證排污、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環評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綠網的環境數據平臺收錄了全國各級政府網站公示的企業環保行政處罰信息和責令改正信息。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綠色工廠參評要求,企業近三年需未發生環境污染等事故,以“信用中國”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為準。這兩家網站集納了包括環保違法違規信息在內的多項失信記錄,以“信用中國”為例,在滿足相應條件后,除特別嚴重的失信行為,有的失信記錄可以通過信用修復而消除。
信用修復的出發點是不讓失信主體“永無翻身之日”。而具體到綠色工廠評價,無論環保違法違規信息是否能被消除,背后爭議的焦點是,“環境污染事故”如何定義?企業環境違法違規記錄是否構成綠色工廠參評“一票否決”條件?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接近工信部、地方工信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綠色工廠獲評企業認為,企業難免有小的環保處罰,只要不構成性質嚴重的“環境污染事故”,便具備參評資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國家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總體組副組長夏青認為,守法應該是一條硬杠?!罢嬲木G色工廠,是一條環境違法記錄都不應該存在的?!?/p>
新老“綠色工廠”均有環境違法違規記錄
綠色工廠存在環境違法違規記錄,并非個別情況。
2022年9月16日,工信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推薦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參評門檻包括企業近三年不得出現環境污染事故等要求。
據綠網統計,2023年3月公布的2022年度綠色工廠最終名單里,自2019年9月16日至今,45家企業存在環境違法違規記錄,近一半的環境違法違規記錄來自于6家鋼鐵企業,其中涉氣類環境違法違規記錄較多。有十余家企業存在環評未批先建、“三同時”驗收不到位、無證排污、偽造監測數據逃避監管等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有企業是環境違法“慣犯”,曾被罰款千萬元以上。例如河北縱橫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近三年有29條罰單。2019年先被查出3個項目環評未批先建,其中一個項目因此被罰款2200萬元,后又因無證排污被罰35萬元;2020年,公司因環?!叭瑫r”及驗收不到位被罰40萬元;2021年,公司因未申報危廢和無證排污,先后被罰20萬元、240萬元。
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開具過多張大額罰單:2019年因停運環境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