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頭銜制造者:生意極具“想象力”
蔣位卿最常使用的是“聯合國國際合作協調局局長”這一身份。這也是他眾多身份中,少數能被核實的一個。但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美國紐約州NGO的注冊資料,證明該協調局是一家成立于美國紐約的NGO,沒有咨商地位。
聯合國華人協會的顧問名單無比豪華,包括多位國際政要、商界巨富以及十余位知名華人演員、歌手。但聯合國查詢不到它的注冊信息。
他擔任名譽院長的世界智慧科學院可以遴選院士,比如一位新任院士,職位包括聯合國總部副秘書長、聯合國維和部隊警察部常務副秘書長、聯合國星際艦隊第一任總理、諾貝爾和平獎被提名人等。
蔣位卿聘請了一名自稱是緬甸總統夫人、靈光花仙子的女子為協調局“世界和平大使”。但多個緬甸官方機構辟謠,這是假身份。
“中國健康產業城”項目號稱投資1.3萬億元。項目首席科學家為約翰·霍華德·吉本斯,是美國知名核物理學家,但已于2015年逝世,項目發布時間則是2017年。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4日《南方周末》)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張玥
2022年,全球經聯合國認證的NGO超過24000個,其中具有咨商地位的NGO超過6300個。圖為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
聯合國國際合作協調局局長、聯合國華人協會榮譽會長、世博會經貿文化藝術展主席、世界智慧科學院名譽院長、前美國上??偵虝L、全球和平使者共同聯盟主席、亞太貨幣投資銀行名譽主席、金雞獎入圍最佳戲曲片總顧問……
集這些頭銜于一身的男人,名叫蔣位卿,他自稱是美國華僑。在過去數年里,通過海外注冊設立NGO(非政府組織),蔣位卿及其團隊編織起一張涵蓋多個民間組織、行業企業的社會網絡矩陣。
這些社會組織資質成疑,如多個組織名稱帶有“聯合國”字樣,卻在聯合國查詢不到注冊信息;也有諸多社會知名人士、機構的頭銜被冒用,以此吸引大批國內企業加入其協會等組織。
2022年底,熟悉聯合國工作的國際關系學者邱秋發現了蔣位卿的“套路”,他以為又是一個偽造“聯合國”的低級騙局。但隨著調查深入,他越發困惑,“真真假假(都有),不了解國際法和國際關系體系的人根本無法判斷真偽?!彼嬖V南方周末記者。
蔣位卿的“聯合國”矩陣,是如何建成的?
現身“非洲大陸的‘保定村’”
蔣位卿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中文互聯網上,是在2007年。
2006年10月,浙江大學文琴藝術團開始了自己的北美巡演。次年,北美浙大校友會通訊錄記載,當時文琴藝術團的演出持續了一周,地點包括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和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數家美國知名高校。
蔣位卿觀看了演出,身份是“美國上海聯誼會理事長”。
這也是在十余個以蔣位卿為主的NGO中,使用時間最長的身份名稱。美國上海聯誼會(Shanghai Association of America)官網顯示,這一組織是以紐約華人為主的地方華僑民間組織,成立時間超過30年,曾受中國駐紐約領事館官員多次接見慰問。
“通常國慶、春節,各地領館都會邀請當地僑胞參加慶?;顒?,表達慰問?!痹温氂趦S務系統的退休人員方可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這些組織均由海外僑胞自行建立,領頭人又被稱為僑領,組織數量眾多且人數參差不齊,最少的只有兩三人。關于蔣位卿,他咨詢了僑務部門,“涉僑單位都不了解此人”。
2007年初,“非洲大陸上的‘保定村’”現象轟動一時。據多家媒體報道,自1999年起,保定市農民自發組織去非洲種地,7年間,在非洲從事種植、商貿等職業的保定農民已達七千多人,并在非洲17個國家建立了28個“保定村”。
根據相關報道,發現并促成這一現象的關鍵人物名叫劉建軍。1998年,時任河北保定市外貿局局長的劉建軍到贊比亞考察時聽到一個消息,在贊比西河北岸的草原旁邊有一個村子,住著一百多名保定人。這些人都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援助贊比亞修建水壩時期,來自保定定州呂家莊村參與施工的農民。
適應了那里的環境后,這群人選擇留在非洲,教當地人種菜。因為氣候適宜,蔬菜農果相當暢銷,保定村成為華人聚集地。2003年前后,海外已有了48個保定村。
劉建軍接受采訪時提及,因為對非洲經濟作出貢獻,他被當地六個部落聯合加冕為“大酋長”。
劉建軍介紹,越來越多的人找到他,希望去非洲經商創業。他建議,出資20萬到50萬元,可以介紹去一個合適的國家從事餐飲業、開一家小超市或開發一片土地,若投資100萬元就可以開小工廠?!巴顿Y更多就可以搞更大的項目,這方面可以借助中非民間商會的力量牽線搭橋?!?/p>
蔣位卿的名字也出現在劉建軍的介紹中。他說,“我向國家有關部門和聯合國華人協會主席蔣位卿匯報后,決定像當年開發北大荒那樣,組織大批的力量開進烏干達,開發相當于10個縣的土地?!?/p>
劉建軍提到的聯合國華人協會,也是伴隨蔣位卿多年的身份之一。此后劉建軍也多了一個身份——“中非經濟貿易促進會”會長。
2018年4月,“中非經濟貿易促進會”、聯合國華人協會等機構,在河北省保定市共同舉行非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