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文化奇人朱季海

當會務組的人要登記朱先生的單位時,他說:“中國朱季海,亞洲朱季海?!庇謫査穆殬I,回答說:“無業游民?!迸霉ぷ魅藛T莫名其妙。

責任編輯:劉小磊

文史名家朱季海(1916-2011)。王學雷供圖。

1980年4、5月份,我們杭州大學“楚辭進修班”的幾位學員奉導師姜亮夫先生之命,去拜訪江浙一帶的文史名家。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這些先生們的音容笑貌仍時時浮現眼前。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便是朱季海先生。

關于朱季海先生,在杭州時就聽姜先生多次說起過。他是章太炎先生最小的弟子,入師門時才17歲。當年章太炎先生在蘇州講國學,聽者甚眾,時為高中生的朱季海也去聽了。太炎先生每講一段時間就要查驗聽者的筆記,發現朱季海記得最全也最準確,就連太炎先生引用文獻時的個別舛誤也能糾正過來,于是就要收他為正式弟子。他不同意,就回去跟父親說了。父親說這是天大的好事,別人都還求之不得呢!他這才勉強答應了。但進門后,經常與太炎先生“斗嘴”,上課時還會提些不同意見,因此太炎先生反倒更喜歡他了,并稱其為“千里駒”。

太炎先生1936年逝世,眾弟子心喪三年后都各謀稻粱,唯獨朱季海不出去找工作。據說他看上了姜師母的妹妹,但姜師母不同意,只好作罷。他后來還是結婚了,婚后妻子靠在外刺繡掙些家用,而他仍然在家,寫寫文章,或給人審稿,有時也能掙點零用錢。但生活基本沒有保障。

我們于4月30日上午來到蘇州清洲觀前一號朱季海的家中。這家簡陋得實在不能再簡陋了。一間十來平米的小平房,西南角靠門擺一張單人床,床邊是一張類似小學生課桌那樣的桌子;東北角是一堆書,因為沒有書架,都一股腦兒堆放在那里。屋子雖小,卻顯得十分空曠。我們去時已九點多了,他好像剛剛起床,早飯也還沒吃。我們叫他師叔,他很高興;欲行大禮,他止之。和藹如家人。不一會兒,他的女兒端來一杯熱水,還有兩根油條,朱先生便將油條蘸著熱水吃起來,這就是他的早餐。他見我們詫異的目光,遂自言自語地說:“這已經不錯了,下個星期的生活費還不知道在哪兒呢!”說罷,他指了指桌子上放的一摞《中國美術史》的書稿說:“我現在就靠審稿來維持生活?!庇终f前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