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父”為何反對人工智能:AI會傷害甚至毀滅人類?
現實世界,除AI之外,人類的科學研究正在眾多方面取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快的突破:正在研發的“人造子宮”將代替女性自然分娩;Google旗下DeepMind的AlphaFold算法,已破解幾乎人類目前已知的、超過2億種蛋白質結構;日本九州大學林克彥生物學團隊,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批完全由雄性小鼠提供遺傳物質的、只有父親沒有母親的小鼠;全球首批由機器人操作人工授精的兩名女嬰誕生,將使試管嬰兒的成本降低70%……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谷歌副總裁兼工程研究員、Vector研究所首席科學顧問、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倫敦大學學院(UCL)蓋茨比計算神經科學中心創立者、2019年計算機界最高榮譽“圖靈獎”獲得者、被稱為The God father of AI(人工智能教父),在AI研發領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Geoffrey Hinton,從工作了10年的Google辭職,引發全球科研界軒然大波。
頭銜有點長的Hinton于1947年出生于英國,曾對AI充滿樂觀。在過去,科研人員普遍選擇輸入邏輯和推理程序。而他卻選擇了在當時非常邊緣的“神經網絡理論”,仿照人類腦神經系統,讓計算機自己學習,自持、自主地進行工作。
2012年,他和兩名學生建立“神經網絡”,通過讓電腦分析上萬張照片,學會識別鮮花、狗、汽車等常見物體。其開發的“Capsule Net works(膠囊網絡)”原理成為現代很多AI科技基石。Google慧眼識珠,以4400萬美元價格收購了這三人創建的微小公司。
正當基于Hinton開發的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