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臨一個歷史機會”——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談中美氣候合作

反對《京都議定書》的人創作了一個電視廣告:只見一把大剪刀在把中國從世界地圖上剪掉,這時響起了廣告的畫外音:“《京都議定書》,沒有全球性,根本行不通。

責任編輯:吳傳震

在氣候問題上,如果中美能夠相互了解和展開大規模合作,能使就全球關鍵問題進行積極合作成為中美關系的中心環節,這將把中美關系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李侃如 (Kenneth Lieberthal)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教授和商業管理教授,布魯金斯學會客座研究員,在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他曾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在美國,他是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

2月26日,李侃如攜新書《克服中美氣候變化合作的障礙》,在清華大學作了同題報告。在書中,李侃如與他的合著者提出,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與全球經濟危機一道,給中美關系帶來了關鍵機遇,最近的政治和技術發展使氣候變化合作的可能收益格外令人心動,而不進行合作則可能引起新的重大矛盾。

就這一主題,南方周末對李侃如博士進行了專訪。

南方周末您為何在此時強調中美氣候合作?

李侃如:三個原因。其一是氣候變化問題本身。較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全球變暖的速度很有可能比之前的預測快很多,二氧化碳的積聚速度也比過去預期的加快了很多,這主要是由于2002年以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工業排放增長極為迅速。

現在看來,未來變化將遠遠超越氣候模型預測。兩周之前美國科學協會提出,我們面臨的氣候問題比預測的嚴重很多,這是全球的問題。沒有中美的合作,氣候變化這個21世紀全球最緊迫的問題無法真正得到解決——中國和美國是世界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各自的排放量均超過全球總量的20%,而2007年開始,中國的排放量超過美國。

第二個原因是奧巴馬總統。我們在2008年美國大選之前完成這本書,我當時相信不管麥凱恩還是奧巴馬當總統,氣候變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奧巴馬總統在競選中和當選后,在氣候問題上的立場,幾乎完全與布什總統相左,他將這一問題列入最高優先序列,已明確表示他將尋求促使美國在這一全球新挑戰中從裹足不前變為領導先鋒。美國在此問題上的策略正在迅速轉變,這意味著中美在氣候合作上面臨一個歷史機會。

第三個原因是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會議,全球將就京都議定書再次談判,在此之前,我們需要迅速行動起來。

南方周末您在書中寫道,“迄今為止,在氣候變化領域,中美兩國一直在利用對方作為自己裹足不前的一個理由。”這是否意味著,中美在氣候變化領域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類似&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